張遠超在上寫作課。記者 唐志梅攝
張遠超是平原縣實驗小學的語文老師,是深受學生喜愛的“孩子王”,他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把知識融入游戲——
“同學們,我們現在做游戲——瘋狂的竹子……”老師話音未落,全班就沸騰起來。 7月2日,記者在平原縣實驗小學五年級九班門外,看著老師張遠超和學生們“玩”得熱火朝天:他語言幽默、動作夸張,以精巧的設計、無痕的指導,讓孩子們時而捧腹大笑,時而凝神思索,時而踴躍發言……
“這是在上什么課? ”記者忍不住好奇。“寫作課。 ”陪同的工作人員答。
“孩子們天性愛玩,我就陪他們在‘玩’中學習。 ”張遠超,這個臉上始終掛著笑容的“孩子王”如是說。
1978年出生的張遠超,目前已從教20年。多年來他堅持學習、不斷鉆研,在《語文報》《語文周報》等發表文章幾百篇,在全省、全市優質課比賽中多次獲獎,連續多年被評為縣級優秀教師。
育人,要有慈愛之心
“批評教育孩子前一定要先去愛他,這樣才能讓他們接受和信服。 ”張遠超說。
1994年,還是個大孩子的張遠超成了一名教師,由于缺少經驗,他并不太受歡迎,這讓他很苦惱:“怎樣讓孩子喜歡自己?怎樣的批評不至于使他們逆反? ”思索中,泰戈爾的一句 “只有熱愛的人才可以懲戒人”讓他豁然開朗。
他開始及時捕捉并大力表揚孩子們身上的點滴進步:誰值日做得好,誰為班里爭了榮譽……每節課,他都注意發現每個孩子神情的微妙變化,為他們排憂解難:有人鬧矛盾了他充當義務調解員,班里誰生病了他送上藥和熱水……他的愛和付出讓學生們很感動,大家都喜歡上了這個細心的“孩子王”。
有一年,班里來了一個特別調皮的學生,自己不學習還騷擾周圍同學,這讓張遠超很苦惱。一次,這個學生又擾亂課堂秩序,張遠超很生氣,本想懲罰他一頓,但當他走到那個學生身邊時,看到孩子眼里有一股敵意,這一下警醒了他,他在心里批評自己:“我怎么可以這么粗暴? ”于是,他伸出手摸了摸孩子的頭,溫和地和他溝通。那次后,這個孩子變得很懂事,開始認真學習,后來順利考入平原四中。
教學,要講究方式方法
“一個好老師,僅僅會愛孩子是遠遠不夠的,更得用一種好的方法引導培育他們成人成才。 ”為此,張遠超除了向周圍的老教師虛心求教,還閱讀各種教育理論書籍,尋找一切機會搜集全國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并加以改進創新后引入課堂。
作文教學一直是讓語文教師頭疼的難題。用什么辦法讓學生們喜歡上寫作呢?張遠超自創了隨筆情境課,讓孩子在角色演繹中體會人物語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1年1月,全國隨筆寫作創始人成浩老師在聽了張遠超的課后,十分認可。現在,經過張遠超反復摸索和實驗,課堂情境設置更加合理,學生習作時真情流露,常有驚人妙語。
隨筆情境課開設一段時間后,張遠超又開始了新的思索:“有趣的活動如同拐棍一樣,確實能給孩子們一些幫助,但他們總不能一輩子都靠拐棍走路吧?應該讓他們更多地去關注周圍的人和事。 ”很快,“生活”逐漸走進了學生們的作文。開始,張遠超幫著他們找題材——班里有人打架了,他會把他們“請”到前臺,先叫“作案者”申辯,再讓同學們談論他們看到的、聽到的事實,評一評對錯。既是思想教育,又為寫作積累了素材。后來,學生們逐漸學會了自己找題材——課堂上誰鬧笑話了,上學路上發現了奇怪的蟲子等,生活的點滴,都成了他們筆下的作文。
學習,和孩子們共成長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所以我必須不斷學習,用最前沿的知識教書育人。 ”抱著這樣的理念,張遠超始終堅持學習,他不僅在微博上關注了全國的許多著名教師,還常常思考研究,在一些知名期刊上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成了遠近聞名的優秀教師。
現在,張遠超不僅深受本校學生喜歡,也有不少學校邀他去講課。兩年來,北京、天津、濰坊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面對成績,他并不滿足:“我會繼續探索我的 ‘快樂’課堂,讓更多的孩子愛上寫作,與他們一起快樂成長。 ”□本報記者 李靜 唐志梅 本報通訊員 金吉鑫 朱方臣 王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