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得真金辦實業
2010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梁寧接觸到吸塑包裝這一個新行業。
當時,梁寧的朋友在德州一家電子廠負責采購,每年有300多萬元的吸塑包裝需求,而德州卻沒有供應廠家。梁寧就購買了設備準備大干一場。當攤子支起來他朋友卻被調離了,繼任者看不上梁寧廠子的規模和實力而拒絕合作。梁寧一下子陷入了困境,購買設備30多萬元,廠房租賃、工人工資、購買原材料等又投入30多萬元,怎么辦?
開弓沒有回頭箭!他咬緊牙關四處跑訂單,一次一次碰壁,一次一次挫折,6個月后才接了個小訂單,但高薪請來的師傅已經離開,他只好和工人一起研究模具,但最終沒能攻克技術難關,賠了幾萬元錢后失去了這個訂單。
就在他快支撐不住要變賣資產時,突然來了筆大訂單,無異于落水人看到一根救命稻草。他跑到上海重新請來技師,又跟親戚朋友借錢購買原材料,瀕臨倒閉的企業起死回生。
他一面招兵買馬開拓銷售市場,一面改進生產工藝,擴大生產規模。通過苦心經營,原本手工作坊式的企業慢慢地發展了起來,銷售額突破3000萬元。
憑良心做“好”包裝
當公司發展進入正軌后,梁寧開始了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思考。他說:“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社會最為關注的民生問題,而食品吸塑包裝業良莠不齊。有些手工作坊為了賺錢采購了大量的含毒劣質片材,嚴重影響消費者的健康。而要想從源頭遏制劣質包裝,除了政府職能部門嚴管重罰,還要我們讓利下游經銷商,使優質包裝產品價格也不貴,從而引導食品生產廠家使用綠色的包裝。 ”
為此,梁寧花重金購安全環保的優質片材,產品又以低于競爭對手的價格推廣。梁寧的做法得到了下游經銷商的認可,北京、鄭州、濟南、太原等城市的經銷商主動找上門要求代理其產品,食品加工行業的廠家也與他達成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他說:“我雖然掙錢少了,但能讓百姓因為我的安全包裝買到更放心的食品,就盡到了企業家的責任。 ”
□本報記者 李俊德 本報通訊員 邢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