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寧(左)向客戶介紹產品。
7月23日,記者到德城區正達塑料制品有限公司采訪。剛進門就遇到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的采購總監趙光明,他對記者說:“正達包裝綠色環保、價格低、質量好,我們剛訂了1000萬元的貨。 ”
正達公司成立于2010年,產品從最初的一種發展到現在的百余種,年銷售額從幾十萬元增長到3000萬元,固定資產從30萬元猛增到1000萬元,產品已覆蓋德州吸塑包裝80%的市場,并暢銷北京、山東、河北等10余省市。
然而,該公司董事長梁寧的創業史卻是一波三折、充滿艱辛。
苦心經營打水漂
2002年梁寧大學畢業沒找到合適的工作,回到了家鄉河北景縣周莊村。他是家中長子,就順從父母的安排匆匆結婚了。
婚后梁寧為了養家糊口,到附近工廠打工。天天重復著流水線上簡單而又繁重的操作,看到身邊都是些十八九歲的社會青年,他這個“喝”了10多年墨水的大學生,感覺不到自身價值的存在,半年后選擇了辭職。
他跟親戚朋友借了幾千塊錢,就走街串巷做起了販賣糧食、棉花的買賣。由于他守信譽、講誠信,很快就把生意經營得有聲有色。販賣農產品季節性強、利潤薄,他琢磨起養豬、種蘑菇。
搞養殖就要大投入,他又厚著臉皮借了幾千塊錢購買豬仔、菌種。他自恃有文化,加上販賣糧食時積累了點生意經,雄心勃勃地嘗試“四位一體(產氣、積肥、種植、養殖)”生態農業模式,在蘑菇棚外建起了沼氣池,他以沼氣為紐帶,在庭院土地上將沼氣池、豬舍、廁所、蘑菇棚連在一起,組成綜合利用體系,成為當地典型,當年還獲得了“景縣十大杰出農民”稱號。
然而,當他把豬養的膘肥體壯、毛皮發亮時價格卻一落千丈,蘑菇價格也一跌再跌。而此時他的大女兒出生了,日子一下子緊巴起來。
一年的投入打了水漂,討債的開始紛紛上門,面對嗷嗷待哺的孩子、外人的嘲笑,他又背起行囊尋找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