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初,孫春亭在家鄉的運河大橋邊留影。
影視之路
1969年,復員后的孫春亭來到山東廣播電臺; 1972年,他又去往電視臺。這期間,他做過人事工作、當過新聞記者編輯。但不論走到哪個崗位上,孫春亭都筆耕不輟,創作出一大批優秀的作品,涵蓋詩詞曲賦、散文、隨筆等各個門類。
由于當時正處文革時期,孫春亭這般純粹的愛好,卻為他招來許多是非。有人指責他 “只顧搗弄四六句”,有人說他 “走白專道路”,也有人批評他 “不聯系群眾”,甚至因為他身材細長瘦弱、不修邊幅而被批為 “小資情調”。那時候,孫春亭的心里有一股落寞與艱澀。
而在家中,孫春亭的生活則非常清苦。一家四口擠在被稱為 “貧民區”的兩間平房里,冬天冰冷、夏季燥熱;兩個兒子正讀中學,孫春亭不忍與他們 “爭奪”寫字臺,便一直在床上讀書寫作直到深夜;盡管他動作很輕,但妻子還是經常被燈光與翻書聲吵醒,每當這時候,孫春亭都滿懷歉疚地放下書本,躺在床上在腦中思索繼續完成創作。
所有苦難艱辛都沒能阻止孫春亭在創作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1979年,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過大江南北,這個時期,電視藝術開始興起。 1981年5月,山東電視臺成立 “山東省廣播電視藝術團”,專事電視劇創作,孫春亭被調往電視劇編輯的職位,走上了電視劇創作的道路。
這條路對孫春亭來說是全新的、陌生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在 “蹣跚學步”。在 “學步”過程中,他以 “負重登攀的挑夫”自勉, “一步一步,一個臺階接著一個臺階,風、雨、云和著汗水”。
孫春亭利用自己的優勢,將詩歌、散文的表現特征融匯到電視劇本中,形成了一種清新飄逸的散文式藝術風格。他的作品大都以現實生活為題材,以細膩真摯的筆觸,優美流暢的鏡頭語言,勾畫出一個個富有時代特色的人物形象。
1982年至1984年度全國 “飛天”獎、 “金鷹”獎的評選活動中,山東電視臺連續三年分別奪得第一名,電視劇創作達到一個輝煌期階段,這其中就有孫春亭的心血。
1988年,收錄了由孫春亭創作和改編的14個劇本的電視文學劇本集 《野薔薇》出版,這是山東省第一部電視文學劇本集。山東大學教授、著名評論家譚好哲先生對此有評說: “《野薔薇》為我們呈現出一幅幅既色彩斑斕又真實親切的生活畫面?!?BR>1987年9月,由山東電視臺主辦的 《影視文學》誕生,這本以刊發優秀影視劇本為主、兼發影評的雜志受到影視文學愛好者、劇作家及評論家的廣泛關注,著名導演謝晉曾為其創刊號題詞。孫春亭曾任這本雜志的執行主編。在 《影視文學》工作的日子里,孫春亭曾以普通記者的身份,探訪各個劇組,寫下了一系列鮮活生動而富有哲思的文章;曾像一位導師,關心注視著一批影視人的成長;曾像一位領航員,帶領著這本雜志破浪前行。
然而,在世紀之交時,這本雜志卻遇到了一個大困境:發行量提升困難、入不敷出。這也是在向市場經濟轉軌時,文學刊物普遍面臨的尷尬。為此,孫春亭心急如焚。1998年底,在孫春亭的主持下,《影視文學》停辦,由它改版而來的 《時代影視》正式創刊。對比《影視文學》, 《時代影視》更加通俗,它致力于介紹和推廣熱門影視劇、當紅明星,從青少年關注的娛樂、休閑、服飾等各個側面反映明星的工作、生活全貌。
改版工作完成后,孫春亭卻招致一片罵聲。很多讀者來信表示:“在金錢至上、物欲橫流的思想氛圍中, 《影視文學》無疑是影視文學愛好者的一方凈土,而現在卻離我們而去。”更多的讀者則直接諷刺這本雜志: “把好端端的文學雜志搞成花里胡哨的地攤小報,主編是不是想掙錢想瘋了?!比绱藟毫χ拢瑢O春亭惶惑、愧疚,但卻堅信 《時代影視》能夠達到一個新高度。于是他反復地將他關于 “存在與發展” “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的見解講給同事、朋友、讀者聽。
后來, 《時代影視》沒有辜負他的期望,發行量從創刊號時的3.5萬冊逐月跳躍式攀升,到1999年11月的第21期,發行量已經達到29萬余冊,目前發行量穩定在36萬冊左右。 2003年,搜狐網絡舉辦全國最喜愛的娛樂類雜志評選活動, 《時代影視》得票數量名列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