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鐘偉本報通訊員? 張學謙? 韓哲
??? “生態科技城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決策,如何在1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布局概念項目和核心產業,挑戰著建設者們的發展眼光和戰略智慧。 ”9月20日,記者采訪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趙明國。他介紹,在今年2月份召開的全區經濟工作會議上,開發區就定下了創新驅動,搶抓機遇,趁勢崛起的發展藍圖。
??? “京津冀一體化、首都經濟圈戰略的實施,包括正在召開的第四屆太博會,都是生態科技城發展的機遇。德州的市場樞紐、區位前沿優勢正在顯現。”趙明國指出,生態科技城的建設既不能干成開發區,也不能干成研究院;既不能放棄大企業、大項目帶來的稅收和產值,也不能放棄科技企業帶來的活力和潛力。要在產業與經濟融合、產業與服務融合、產業與人才融合上創造出新的發展模式,靠理念和規劃闖出新的天地。
??? 趙明國說,突出生態優先、突出科技引領、突出產業支撐是開發區領導班子為落實發展戰略打出的三張“王牌”。開發區立足生態建設,強化大綠網、大水系、大配套三大措施。在科技引領上,開發區依托京滬高鐵和即將實施的太青客專,納入京津濟青“2小時工作圈”、上海“半日工作圈”,與大都市共享或拼搶人才資源。重點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食品加工等新型工業六大主導產業,以及總部經濟、現代金融、商業服務、文化休閑旅游等現代服務四大主導產業,做好招大引強、項目建設和企業膨脹三篇文章,全力打造現代產業聚集區。在項目產業承接上,該區堅持主攻首都經濟圈、長三角、珠三角,重點搶抓首都產業轉移機遇,密集安排招商活動,積極融入首都經濟圈。
??? 秉承“專而精”的路線,該區對科技含量低,研發能力弱,成長性能差的孵化企業采取強制畢業的方式遷移出園區,實施“騰籠換鳥”。目前已完成第一批清退工作,共遷移企業36家,騰出孵化空間近3000平方米。
??? 突出服務保障,該區全力打造服務高地,通過完善區級領導領銜擔責的包保機制,組團攻堅,從項目落地到開工、建設、投產,全過程無縫隙跟蹤服務,全面提升項目開工率、投資到位率和竣工投產率,營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
??? 經過近半年的建設,這里已經形成了科技創新的聚集區。趙明國介紹,如今,科技城共有國內外研發機構、工程中心43家,申請各類專利159項,其中發明專利35項,預計今年新增專利300項。共有申報各級各類科技計劃30余項,90%以上的項目均已達到國內領先或國際水平。
??? 談起生態科技城的未來,趙明國豪情滿懷,“大量的基建和公共資源投入讓生態科技城發展步伐不斷加快,我們還在太博會上積極向國內外來賓大力推介生態科技城。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開發區,這里會成為山東省甚至全國最耀眼的發展熱土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