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齊河縣華店鎮華中社區王秀芹的家里,67歲的王秀芹麻利地飛針走線,丈夫襲建付在一旁打下手。
輪椅上坐著王秀芹94歲的婆婆和75歲的大伯哥,雖然家里有兩個病人,但收拾得干干凈凈。
兄弟姊妹都困難,主動挑起照顧婆婆的擔子
丈夫襲建付兄弟姊妹4個。大哥已經去世,二哥襲建孝自年輕時就精神不好,一直未成家,弟弟襲建武體弱多病,勉強能料理自己的生活,出嫁的小姑子日子也過得緊巴,照顧母親徐秀蓮的擔子就全壓在了王秀芹夫婦身上。
“兄弟姊妹們都困難,咱不管誰管?”王秀芹說。從嫁給襲建付那一天開始,王秀芹毫無怨言地挑起了照顧老人的重擔,一日三餐,噓寒問暖,無微不至地料理著婆婆的生活起居。
6年前,婆婆得了老年癡呆癥,完全喪失了自理能力,看病拿藥、端屎端尿,王秀芹每天忙得團團轉。
獨居大伯哥突發腦血栓,傾盡家財給他治
照顧婆婆的同時,王秀芹還要照顧二哥襲建孝,一日三餐都要做好給他送過去。 “大伯哥這輩子可憐,俺不能讓他沒飯吃! ”就這樣,王秀芹給他送了40年的飯。
禍不單行,2010年襲建孝突發腦血栓,命懸一線。
“都70多歲了,你兩口子也盡心了,再治就把你這家也拖垮了。 ”街坊鄰居紛紛勸王秀芹。“只要他有口氣,砸鍋賣鐵也得治!”王秀芹把大伯哥送進醫院。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積蓄,大伯哥的命雖保住了,卻癱瘓在床。
家里又添了一個病人,王秀芹和丈夫更加忙碌了。尿布一兩個小時就得換一塊,晚上也是如此,王秀芹和丈夫6年沒睡過一個囫圇覺。夏天還好說,冬天光棉墊子就得做百十個,婆婆和大伯哥一人還要做七八個棉褲替換著穿。
忙于照顧病人,連到鄰居家串門都是奢望
串門、走親戚這樣的平常事,對王秀芹兩口子來說是天大的奢望,4歲的小孫女也僅見過一面。 “兒子一個在成都,一個在北京,俺都沒去過。 ”王秀芹說著,忍不住紅了眼眶。
家里有兩個病人,地沒法種了,經濟來源只有7畝地的租金和每人每月75元的養老金。“兩個兒子每次回來都留錢,但是孩子們在外不易,大兒子還要花錢雇保姆看孩子,咱不能幫忙,還要拖累他們。 ”王秀芹提起兩個兒子滿是愧疚。
盡管日子過得緊巴,但王秀芹每天保證婆婆和大伯哥一盒奶、一個雞蛋、一樣水果,蔬菜和肉類更是不斷。王秀芹變著花樣做雞蛋羹、餛飩,每天飯菜不重樣,而她和丈夫也都是快70歲的人了,卻常常饅頭就咸菜。
由于王秀芹的精心照顧,患病的婆婆成了村里最高壽的老人,大伯哥也能扶著床慢慢站起來了。 “婆婆和大伯哥都是俺的親人,有我吃的,他們就不會餓著! ”王秀芹說。
????? □本報通訊員 孟翠 王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