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與世界御廚、海鮮大師楊貫一(左)合影。
“嗖—呼—”,一團火苗騰起,直奔灶臺,炒勺與鏟子被劉濤抄起,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油、鹽、醬、醋和花蛤在炒勺內聽話地 “閃轉騰挪”,不一會兒,就散發出誘人垂涎的香氣……本期“潮人類”的采訪嘉賓即是劉濤——一位擅長烹飪海鮮的大廚。
試遍所有工種
初識劉濤,是在3個月前的一次“吃貨團”活動。那天,身為小海螺海鮮菜館行政總廚的他親自烹飪了幾道“硬菜”,大快朵頤之后,記者對這位技藝了得的大廚產生了濃厚興趣,今天終得機會聽他講述自己的“滋味人生”。
劉濤的廚師生涯始于2000年,那時,初中畢業的他初入社會,急切地尋覓著自己的未來。在親戚的推薦下,他去往青島一家餐廳,最開始,他做的是刷碗的活兒。這可是件苦差事,雙手日復一日地浸在水中,手指一捻恨不能會掉層皮,尤其在冬天更是苦不堪言。但勤勉的劉濤從來沒抱怨過,同時,好強的他堅信,自己不會永遠做這個 “廚房底層”的差事,于是刷盤子之余,他經常觀察廚師的工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向他們請教。餐廳的主廚見他勤奮好學,并且挺有靈性,便開始逐步教他廚師的技能,就這樣,從案板到打荷,從燒魚到炸鍋,從炒青菜到炒海鮮,廚房里的每一個工種他都做了個遍,技藝也更加精進,后來,他成為了這家餐廳的主廚。
創新停不下來
劉濤對新鮮事物有著旺盛的好奇心,15年的廚師生涯中,他先后在十幾家餐廳工作過,學到了很多技能,積累了豐富經驗。可以說,劉濤的每次輾轉,都是一段創新提高的歷程。
劉濤說,自己對菜品創新的追求,始于在怡情樓海鮮巨無霸工作時。這座青島市最早、最大的一家純餐飲酒店對廚師的要求非常嚴格,每位廚師每周都要推出一道新菜品,“那時候就經常去別的店嘗嘗看看,然后自己再研究琢磨,最開始覺得這個規定太嚴苛,但時間久了,當自己會做的菜越來越多時,才發現很有成就感”。
后來,當“每周一菜”已不能滿足他對創新的追求時,劉濤選擇了跳槽。后來,劉濤工作過的餐廳用“無奇不有”來形容也不夸張,劉濤跟記者講起了兩段“神奇”的經歷。
第一段經歷是在一家以蛇類菜肴為主打的餐廳。劉濤第一次進入這里的廚房時,嚇得連退好幾步——眼鏡蛇、五步蛇......各種劇毒蛇類在籠子里“群蛇亂舞”,尤其是眼鏡蛇將頭昂起發出呼呼聲時,讓人不寒而栗。后來發生的一起毒蛇傷人意外則更讓他記憶猶新。沒過多久,劉濤帶著學到的烹蛇手藝離開了這家餐廳。
第二段“神奇”經歷是在一家以河豚為主打的餐廳。有句俗語叫“不吃河豚,不知魚味”,河豚因其別樣的美味而被尊為“鮮中極品”,但又因其臟器、血液中含劇毒而給廚師制造了很大麻煩,從宰殺到廢棄物處理都要遵循嚴格的規定,廚師要想烹飪河豚,更是須先取得資質。不過劉濤用他的強烈求知欲與精湛技藝在短短時間內就換來了一張河豚烹飪資格證。
“做菜如做人”
劉濤的廚藝很快吸引了媒體的注意。 2008年,《中國大廚》《東方美食》先后對他進行了專訪;后來,他又出現在山東電視臺的美食節目中。2012年,在青島舉行的全國海鮮烹飪大賽中,劉濤以一道“美國黑米燉鮑魚”一舉奪得金獎......
總結這些年的經歷,劉濤覺得,他的成功是靠著“多看、多問、多干”,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來的。他認為,做菜如做人,需要求知的熱情、專業的精神和歲月的沉淀。
2013年8月,隨著小海螺海鮮菜館的開業,劉濤回到了家鄉,擔任這家店的行政主廚,劉濤說,成為行政主廚后,親自做菜的機會少了,但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整個后廚的原料采購、飯菜質量及人員培訓等都需要由他監管。 “我的工作目的,就是讓客人吃得放心、吃得舒心,這幾個字,考驗著主廚的細心、耐心及良心。”劉濤說,現在他更能體會“做菜如做人”這句話的意義了。
????? □本報記者 張曉航 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