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地稅職工,只是做了為人子女、為人父母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日前,筆者采訪武城縣地方稅務局科員張躍華時,他謙遜地說。
用行動詮釋“孝”字真諦
張躍華對“孝”字有自己的見解:“‘孝’字由老和子組成,老在上,子在下。我們小的時候,父母是遮雨傘,給我們遮風擋雨;父母老了,我們就得背起父母,這就是孝道。 ”
張躍華用行動詮釋了“孝”字真諦。父母由于長期勞累落下一身毛病,張躍華每年都要帶老人去醫院檢查治療。由于父母得的是慢性病,張躍華在老人的飲食起居上特別注意。母親喜歡吃甜食,可父親患有糖尿病,于是他每天都做不同的飯食,“一咸一甜一淡”是張家飯桌上的經典菜譜。長期的病痛使兩位老人時常會因為一些小事而急躁,甚至鬧矛盾,他便在兩位老人中間跑來跑去做“和事老”。父親喜歡打籃球,張躍華不但陪著老人看球,還經常帶著父親去附近學校的籃球場,讓老人投幾次籃過過癮。陪父母嘮嗑、散步、去醫院檢查治療,每天給父母做飯,晚上給父母洗腳……張躍華這一堅持就是十幾年。
把父母給予的責任傳承下去
現在父母都已經不在了,滿頭白發的張躍華依舊會去村西頭的老院子里坐坐。在那里,雖然了卻了對父母的牽掛,但他還牽掛著另一個人,那就是他的侄子。張躍華的侄子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后來因為一場車禍,失去了雙親,自己的意識也變得不再清晰,自理能力很差,需要人照顧。張躍華父母在世時,他每天村東頭村西頭的跑,照顧老人和侄子。父母去世后,張躍華就常到侄子家,給侄子讀新聞、嘮家常,攙扶他四處走走。侄子的腿走路久了會有麻木的感覺,為此他特地買了套按摩儀,定時給侄子按摩。白天上班怕侄子在家悶得慌,專門買了侄子愛看的武俠小說,并把生僻字用拼音標注出來,每一本書里,都有張躍華的筆跡。
“飲水需思源,父母養育了我,我能做的就是照顧好父母,并把父母給予的責任傳承下去。 ”張躍華說。他用孝心為長輩撐起了一個溫暖的家,用愛心為晚輩撐起了一片晴空。
????? □李長鴻 王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