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炬(左)在指導實驗。
“如果沒有儲炬博士的技術支持,我們公司還只是一家淀粉加工企業,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能否立住腳都是未知數。” 3月 25日,山東福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趙偉對記者坦言。
儲炬畢業于華東理工大學生化工程系, 1988年,年僅25歲的儲炬加入了國家七五攻關項目組,從事溶氧電極和谷氨酸電極的研制以及葡萄糖氧化酶發酵、提純工作。隨后她又參與了國家九五攻關項目、國家十五 “863”重大科技專項課題研究。儲炬擁有10余項國家授權的發明專利,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 3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項。
2010年初,在上海一次全國性的生物發酵學術交流會上,儲炬與趙偉初次相識,并在生物發酵領域進行了深入交流。 “作為應用型技術的科研人員,我很渴望能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廣到市場中,服務企業,服務大眾。”儲炬說。當年4月27日,儲炬與企業簽訂 “共建聯合實驗室”的協議,開始擔任公司首席專家。
“企業目前是以淀粉初加工為主,科技水平不高,優勢也不突出,單純靠價格來占領市場不是長久之計,應該抓緊進行技術升級革新。”剛到企業,儲炬就發現了存在的問題,并與企業負責人進行溝通。
憑借在生物發酵領域的專業視角,儲炬敏銳捕捉到了葡萄糖酸鈉技術產業化的巨大商機,并開始帶領團隊攻關此項產品。
“葡萄糖酸鈉在工業領域應用廣泛,可以在建筑、紡織印染和金屬表面處理以及水處理等行業作高效螯合劑。但由于葡萄糖酸鈉轉化程度低,因此產業化難度很大,如果可以提高該技術產業化水平,那就能占領市場主動權。”儲炬說。
確定了發展方向,她開始帶領團隊徹夜攻關,并取得了葡萄糖酸鈉轉化的重大成果。 2010年,公司葡萄糖酸鈉3萬噸生產線投產,實現了向精細化工和生物工程的轉變。
近年來,儲炬不斷優化該技術產業化水平,產能相較2010年提升了5倍,目前公司已經是全球最大的葡萄糖酸鈉生產企業, 2014年實現銷售收入9.47億元,微生物發酵法生產葡萄糖酸鈉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2013年,在儲炬的直接幫助下,福洋公司在上海成立了生化研究所,進一步吸引華東理工大學的高專人才進入公司。目前,已有5名博士和10余名碩士在研究所工作。
儲炬經常說,平原是她的第二故鄉,而她也將知識毫無保留地教給了每一位研發人員。遇到難懂的內容,她總是一遍遍地教,直到操作人員能熟練地掌握。遇到拿捏不準的實驗或問題,她立馬打電話到上海,咨詢其他的專家。
“在未來的幾年里,我爭取讓福洋公司的科研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儲炬說, “5年內,力爭完成變性淀粉系列產品、生物法制備赤蘚糖醇等項目技術的再提高,建立有發展潛力的產品體系,促進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 □本報記者 董建新 本報通訊員 吳甫英 任俊莉 劉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