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檔案
姓名:牛玉森
年齡:88歲
民族:漢族
籍貫:樂陵市西段鄉楊鐵匠村
所在部隊:靖遠縣大隊
擔任職務:勤務員、司務長、文書
??? 近日,在樂陵市北關,一處僻靜的院落,記者見到了88歲的抗日老兵牛玉森。老人身體康健,只是有些許耳背,需得大聲交談方能聽見。
??? 牛玉森老人是樂陵市西段鄉楊鐵匠村人,小時候在本村上過3年學,抗日戰爭爆發后,學校遭到日軍破壞,便中斷了讀書生涯。為尋求出路,年僅13歲的牛玉森不顧家里反對,孤身投奔到抗日隊伍中。
??? 參軍五六年,他曾經歷過日偽軍多次 “鐵壁合圍”,與敵人反復拼殺。他所在的靖遠縣大隊曾經歷過慘烈的大桑樹戰役。
??? 據相關記載, 1943年2月24日,鐵營洼大掃蕩之后的21天,日偽軍集結近萬人,對樂陵縣大桑樹村一帶進行 “拉網掃蕩”,軍區政委周貫五率鐵帽子五連擊潰小股偽軍,越過鬲津河北上,其他各部也相繼轉移。唯靖遠縣獨立營向南,與日軍主力遭遇,陷入重圍,與敵展開肉博,幾乎全軍覆沒。
??? 而此次戰役恰發生在靖遠縣大隊整編后的第二天,牛玉森被分配到區連隊并未與獨立營參與此次戰斗,幸免于難。
??? 抗日戰爭勝利后,牛玉森因患上了嚴重的胃病,幾乎不能進食,便轉業回到樂陵,任區委組織干事,后又任樂陵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張生公社黨委書記、樂陵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樂陵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調研員等職,直至1990年離休。
??? 我自小特別愛讀書,家里把我送到了本村的學校,一直讀到了小學 3年級,抗日戰爭爆發,學校被日本鬼子破壞。有書不能讀,只能日日待在家里。全都是日本鬼子害的,著實可恨,那時我就想與其天天待在家里無事可做,還不如去打鬼子。
??? 雖有了這個念頭,但因剛滿13歲,家里人不同意我參軍。有一天晚上,趁家人不注意,我就偷偷跑出了家門,直奔一個舅姥姥家去。因為聽說舅姥姥家的表叔是地下共產黨員,興許他能幫我參軍入伍。
??? 直至深夜,我到了舅姥姥家,說明來意,第二天被送到了胡家鄉地下共產黨小組。在那待了兩日,靖遠縣大隊轉移到了胡家鄉史家墳村,距共產黨小組所在地不遠,領導決定將我送到靖遠縣大隊。我聽聞后,高興得一蹦老高。
??? 縣大隊的領導看我雖年齡小,但個頭不矮,身體也壯實,于是讓我在大隊供給處當起了勤務員。打水打飯,向老鄉借被子,給戰士們分房子都是我日常的工作。那時候大隊有個張會計,日日拿著算盤子寫寫算算。我雖只上過3年學,但讀書時算盤子打得好,看他打算盤子我便手癢起來,便跟他說:“張會計,你一個人算賬太累,要不我幫幫你?”張會計卻不以為然, “你個小毛孩還會打算盤?”話雖這樣說,張會計便讓我打,他在一旁看著,接連兩日,一個數我都沒算錯。
??? 于是,我會打算盤記賬的事傳遍了整個縣大隊。大隊部便給我安排了一個新的工作——司務長。糧食供給、管理菜金、保障部隊伙食,工作更加繁雜。雖然辛苦,但也得到了大伙兒的認可,都說,“這小孩司務長比老人干得還精呢,伙食也有了改善”。
??? 司務長干了兩年后,我又被分配去管理成衣。那時候部隊穿的衣服都是從老百姓那里買來土布,再到地下室進行染色,最后晾干制成成衣。趕集買布、記賬都成了我的活兒。到后來,縣大隊整編,我被分配到了區連隊,做起了文書。
??? 雖然在部隊,我多是負責后勤工作,卻也親歷了戰爭的艱苦和殘酷。
??? 那時候,日偽軍經常包圍縣大隊。為躲避敵人圍剿,我們常在夜里行軍,一般幾十里地,最遠時一晚上行軍120多里。
??? 那一次,我們縣大隊剛轉移到了西段鄉張元標村,距離我家已經不遠了,本想有機會能夠跟家人見上一面。但剛到張元標村,還沒來得及住下,就偵查到我們已被敵人發現,于是趕緊轉移,行軍整整一夜,走了120多里路,第二天吃早飯的時候到了陽信的一個村子,戰士們都顧不上吃早飯,累得躺下就睡著了。
??? 行軍途中,常常缺吃少喝,有時候實在餓得沒辦法,只能向途經的老鄉家要口飯吃。有一次我向老鄉要了一個高粱餅子,走一步咬一口。但因身邊沒水,實在難以下咽,當時縣大隊有4匹馬,我實在渴極了,只得用馬尿濕了濕嗓子。
??? 打仗苦點還不打緊,最令人痛心的是戰友犧牲。一次,部隊在河北姜莊、閆莊一帶駐扎不久,鬼子從北面上來了,炮轟整個村子。部隊決定留下一部分兵力與鬼子對戰,其余的撤退。留下的同志利用村里的廁所、豬圈跟鬼子對戰,我們向南撤退。撤退中,跟我一起的一個同志不幸被打中,我眼睜睜見他倒在了血泊中。前一秒他還同我并肩作戰,下一秒就陰陽兩隔了,那種滋味,只有親歷過戰爭的人才會懂得。
??? □本報記者 尹曉燕 王倩倩 本報通訊員 劉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