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聚焦為困難群體辦好民生實事
王金剛張茹
前7個月,共發放各類救助資金1673.24萬元;已配建養老服務用房49處,建筑面積達1.2萬平方米;加快推進投資1.4億元的養老護理樓規劃和建設……
今年以來,我區堅持對標先進、補齊短板,通過靶向發力,不斷健全分層分類綜合救助體系,以深化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通過強服務、優政策,構建覆蓋更廣闊、層次更豐富、支撐更有力的養老服務發展新格局,切實兜好基本民生底線,為群眾解憂。
“幸福餐廳”暖胃又暖心
臨近中午,長河街道星凱國際小區的“幸福餐廳”內便排起長隊。現場大多是老年人,補完差價便買好了一份可口午餐。在餐廳的價目表上,饅頭和花卷是1元一個,老年人享有補貼,花1元就能買2個。
作為德州市早餐提升工程之一,該餐廳由德州市商務局、軍糧集團德云購公司和星凱社區共同打造,采取“運營管理+市場經營”模式,針對社區內70歲以上老人、低保人員、部隊官兵及軍屬、環衛工人、孤兒、困境兒童等特殊人群每日提供2元、3元、6元的惠民套餐。
經過社區居民的口口相傳,餐廳成了眾多老年人的打卡地。“我們餐廳面積不大,但菜品多樣化,早餐就有10余種,其中粥類6種;午餐葷素營養搭配,餐廳健康衛生,保證居民的飲食安全。”餐廳負責人郅寶國介紹。
“我們堅持從政策支持、建設補貼、服務補貼、志愿獎勵等層面扶持助餐工作開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作用,引入品牌餐飲企業開展社會化助餐服務。”星凱社區黨委書記周娜表示。
今年以來,我區探索創新“一刻鐘城市養老圈”“365暖留工程”“暖心食堂”等一系列舉措,逐步形成了政府保障剛需、市場規范運營、社會多元參與的服務體系。
救助補貼精準又及時
“感謝政府的好政策,以后出門太方便了!”日前,我區為92名殘疾人士發放了專用代步車,劉集社區56歲的劉文河正是受益者之一。
劉文河因下肢天生殘疾導致行動不便,而唯一的代步工具——“服役”十幾年的電動三輪車年久報廢,被硬生生“困”在家中。得知這一情況,經過工作人員認定,劉文河被納入救助項目,成功申領到專用車。“我的左腿行動不便,腳剎就正好在右側,使用起來特別方便。”劉文河說。
通過深化民生服務改革,暖心社會救助舉措接連出臺,越來越多的人受益。開學前夕,我區相關部門與鎮街志愿者聯合開展“守護花朵情暖童心”關愛困境兒童活動,相繼為34名孤兒、身體殘疾等困境兒童送去學習用品、愛心保險和慰問金。
“我們利用‘大數據+人工’的方式,加強對低收入群體的動態監測,建立困難群眾信息分析研判機制。”區社會事務管理部相關負責人許立強說,同時,充分發揮村居協理員作用,加大民政惠民政策宣傳力度,通過入戶走訪發放宣傳頁和村務公開公示等形式,提升社會救助政策知曉度。
上半年,通過全面摸排對58名有需求的人員進行了臨時救助,發放臨時救助金8.95萬元;為11名群眾辦理了低保;為10名孤困兒童辦理了審批手續。截至7月,我區共發放各類救助資金1673.24萬元,對轄區內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和享受待遇的困難兒童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資金42.24萬元,確保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保障。
多元養老貼心又便捷
“今年計劃投資200萬元,提升部分基礎設施,現在全面開工,預計10月底完工。”康恒敬老院護理部主任崔紅霞介紹,敬老院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公立養老院,目前設有閱覽室、會議室、淋浴室、棋牌室、保管室、餐廳、健身房等服務功能室。
完善公立養老機構的同時,我區著力構建多元化醫養結合體系。九如城寶林康養中心,是德州市首個全周期示范性康養機構項目,可提供床位100余張,在日常照料中,各類集體活動、健康檢查應有盡有。
不止于此,我區今年投資350萬元在宋官屯、長河街道建造2處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目前已開工。搭建以中心敬老院為核心、街道養老中心為樞紐、社區養老服務為驛站,居家養老全覆蓋的養老服務體系,滿足多元養老需求。
大力提升養老服務品質,開展養老服務設施配建項目“回頭看”,全面落實移交面積納入民政部門備案,目前全區老舊小區通過騰空、租賃等多種方式已配建養老服務用房49處,建筑面積達1.2萬平方米,并全部造冊登記;新建小區養老服務用房5處,均已簽訂移交協議書,移交總面積1329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