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通訊員 王艷波)鄰里矛盾糾紛、利益受損、吃虧上當,群眾首先想到的是找黨委、政府,在宿安鄉,信訪、矛盾調解中心成了群眾第一道“減壓閥”。近年來,宿安鄉不斷完善矛盾調解中心、信訪、管區聯動機制,巧借情理牌,化解多起棘手難題,受到群眾歡迎。
準確把握群眾利益訴求點
??? “養了好幾個月的豬,不能說拉走就拉走,你們給的補償太少了”,“公司經營不下去了,你們不能扣留公司財產”。日前,在宿安鄉矛盾調解中心的門口烏壓壓地擠滿了一群人,都在等待著調解的進展,商河和康源公司和養殖戶的代表各自堅持自己的觀點,互不相讓。
??? 2011年,商河和康源養殖公司與宿安鄉于安社區25戶簽訂合同豬的養殖協定,和康源公司提供豬苗、飼料,保護價回收;養殖戶每戶投資10多萬元,由于近三年來豬價不理想,群眾連投資還沒收回。因和康源公司經營不善被其他公司收購,要中斷合同豬的養殖,群眾要求賠償損失,扣著合同豬不讓拉走,雙方爭執不下。
??? 此事牽扯面廣,調解不好,可能會引起群體性事件或集體上訪。為此,該鄉司法、信訪、農綜辦、管區等部門組成緊急處理小組,盯緊靠上,逐條解讀分析養殖合同、相關法律條文,核準養殖成本和成本投入,以投入為依據、法律為準繩,耐心細致地為雙方有針對性地做思想工作,將雙方的得失放在明處,使他們各退一步,最終達成協議,合同終止、養殖戶每戶得到1.5萬元補償款,成功化解了一起重大經濟糾紛。
“哪有飯勺不撞鍋沿的”
??? “多虧了鄉調解中心幫了大忙,不然羊啃麥苗的這件事落在心里將成我的心病。”宿安東街張家東說。張家東在河邊有一塊約7分的開荒地,種上了小麥,長勢很好。石淑花是本村的養羊大戶,有時會趕著羊幫到河邊、樹下吃草,5月1日這天,石淑花趕著羊幫與同村的另兩戶養羊戶碰在一起,三人拉呱嘮嗑時間一長,忘了管羊幫,導致群羊在張家東的地里亂吃亂踩,把好好地一塊地糟蹋地不成樣子。
??? “我知道我錯了應該賠償人家的損失,另兩家因該賠多少意見不統一,無法取得一致意見。”石淑花也是通情達理之人。張家東問了兩次,礙于莊鄉面子不好意思追要,但心里很別扭。他找到鄉政府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希望鄉政府為他主持公道。鄉調解中心主任王培勇詳細了解事情經過后,認為還是借用鄰里感情作為解決問題的主線,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不能給鄰里造成感情疙瘩。
??? 王培勇與東街支書張傳祿到石淑花等三家拉家常、續感情,逐步滲透“遠親不如近鄰”“吃小虧賺感情”“鄰里之間哪有飯勺不撞鍋沿的”等道理,石淑花等三家同意以每家150元共計450元賠償張家東的損失。巧借鄉情友情使四家在和和氣氣中解決了問題。
??? 今年以來,宿安鄉完善了鄉領導班子接訪、鄉村聯動調解、人大代表調解等制度,讓鄉、村干部、人大代表參與矛盾調解,為58名群眾調解案件17起,調解成功率100%,其中鄰里糾紛6起,上訪案件11起,確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