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以來,宿安鄉巧用“加減乘除”工作法,不斷轉變作風,求真務實,深入基層調研“了解民意,解決民需”,全力服務群眾,人民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 廣場建設做加法順民意。為進一步提升群眾生活質量,滿足人們休閑娛樂需求,該鄉成立文體廣場工作領導小組,由黨委書記親自掛帥,召開文體廣場專題推進會8次,對文體廣場建設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由工作人員對各村民意進行先期調研,提前介入,然后由村委會組織群眾代表對本村廣場選址、建設標準、健身器材等事項進行民主評議后,形成文體建設廣場方案,經鄉黨委政府批準開始動工建設。
??? “我們村投資10多萬元修建了高標準的文體廣場,安裝了4盞廣場燈,修建了300余米‘孝信儉’文化墻,文體廣場不僅為群眾提供了一個健身娛樂的好去處,文化墻的設置又在無形中強化了人們的孝信儉意識,得到了群眾的一致稱贊。”崔家村黨支部書記崔金棟對筆者說。截至目前,崔家、姜寨、熊家、耿樓等首批27個村莊高規格修建了文體小廣場,共計17680平方米,第二批村莊的文體廣場正在積極規劃建設之中。
??? 信訪案件做減法聚人心。該鄉依據“抓好源頭預防、強化調查研究、狠抓工作落實”的工作原則,堅持首問責任制,做到對信訪反映的矛盾糾紛如實記錄、耐心解釋,做到有據可查,盡量地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對復雜問題“接訪立辦”,第一時間通知涉及的有關部門及管區人員,認真了解事情原委、來龍去脈,堅持站在群眾角度思考問題,通過現場調解、反復談心、電話回訪等方式,真誠、細致、耐心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去年以來,調解矛盾糾紛50余起,一次性調解成功率94%,大大減少了矛盾糾紛上訪量,切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 村路整修做乘法促發展。“原來下雨以后,村里人出不去,外面人進不來。鄉黨委政府了解俺村情況之后,積極協調,多方籌措資金,為俺村修建了600多米的紅磚硬化路面。現在交通條件好了,村民就有想法了,現在建棚、做買賣的多了!”大徐村村民徐法貴說。據了解,去年該鄉投資210萬元,修建還鄉路南街至周家橋路段,該路段全長5.5公里,寬4米,解決了邢仙龍、魏家、田家等9個沿線村莊6000余人“出行難”問題。
??? “要致富,先修路”。該鄉在去年“駐村夜訪”活動過程中,廣大機關干部,利用農村群眾晚間閑暇時間,不打招呼,推門入戶,與群眾推心置腹,了解到“行路難”嚴重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經黨委書記辦公會研究,決定克服一切困難,優先發展公路“村村通”工程。去年以來,該鄉采取“政府投入、群眾自籌、社會捐資”等多方結合、共同籌資的方式,整修熊家村、大徐、黨家、小許、高辛村等村莊的村級公路,修建大眾團結路、富民路、義和路等道路18條,共計26.8公里。目前,全鄉公路通車里程倍增,農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狀況大為改觀,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同時,宿安鄉依托土地項目整理工作,新規劃了50公里的村村通,將按預定計劃擇期開工。
??? 婚喪陋俗做除法樹新風。去年以來,宿安鄉以“破除婚喪陋習,樹立文明新風”為主題,通過拉橫幅、貼標語等方式,對全鄉45個行政村的紅白理事會及村委會發出倡議,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提倡“三簡”破除傳統婚喪陋習:對婚喪時間簡辦,不講排場,一天時間;對婚喪飲食簡辦,不講闊氣,一碗端;對婚喪儀式簡辦,白事不買棺木,一個骨灰盒;紅事不擺車隊接送,一輛面包車。實施“三簡”以來,農村一出白事僅花費4000余元,比從前少花10000余元;紅事花費1.5萬余元,為群眾節省5萬余元,大大節約了農村紅白大事的費用,既為農民減輕了負擔,又減少了因婚喪費用糾紛而引起的家庭矛盾,促進了社會和諧與穩定。截至目前,該鄉已在各村及主要街道路口懸掛橫幅56條,發放倡議書 1500多份,張貼標語2300多份,“破除婚喪陋習,樹立文明新風”的觀念深入人心,各村的紅白消費大幅下降,攀比觀念逐漸消除。 (孫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