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耀五
??? 南北朝時期,北齊曾在信成設置武城縣,同時,清河郡、貝州和此武城縣共治地于信成達六年之久。有的人就將信成武城縣和今武城縣視為一體,認為今武城縣曾是清河古郡、古貝州治地,其實差矣。
“貝州治武城”并非今武城
??? 西漢高帝4年(公元前203)置清河郡,治地在今清河縣東南油坊一帶,轄今清河縣及南宮、棗強、武城、故城、臨清、高唐、夏津、平原各一部。東漢建初七年(公元82)將治地遷往甘陵(今高唐清平鎮)。
??? 同是高帝4年,新置東武城縣,治地在今故城縣瓦子莊一帶。西晉太康年間(公元280—289)去“東”字,始稱武城縣。
??? 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撤銷瓦子莊武城縣,其境域合并到貝丘縣,貝丘縣治地在清河郡舊治地,即今油坊一帶。
??? 同年,把清河郡西北境域,即原南宮東部邊境之信成周邊的南宮、棗強、武城、臨清諸縣邊境地區各劃出部分地方,將它們合并成一個區域,并新置一縣,取名也叫武城縣。《續山東考古錄》載:“高齊信成無信成縣,移武城縣于其城。”“移”,即移植、移動、嫁接之意。當時,原武城縣境域已合并到貝丘縣疆域,“移”至信成武城縣的只能是“武城縣”三字名號而已,并非原武城的土地境域。此乃《北周地理志》所載“武城治信成。”
??? 接著,清河郡由甘陵遷至信成。《太平環宇》載:“高齊自厝城移郡及武城縣,于今貝州(葛仙莊)十里故州城,其城即漢信成。”此謂《北周地理志》所載:“清河郡治武城。”
??? 據《北周地理志》載:“宣政元年春正月,分相州清河郡置貝州。”即北周武帝建德六年(公元577)置貝州,治地信成。因此《北周地理志》載:“貝州治武城。”
??? 以上《北周地理志》所載武城、清河郡、貝州治地武城皆為信成之新置武城,與瓦子莊武城毫不相關。
“古貝州”是清河縣“專利”
???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廢除清河郡,保留貝州。這就是自建德六年(公元577年)置貝州至開皇三年廢清河郡,清河郡、貝州、武城縣三個行政機關共同治地信成達六年之久的歷史事實。
??? 隋開皇六年(公元586)原武城縣由貝丘縣析出,重新恢復了治地在瓦子莊的武城縣,貝丘縣也隨之改名清陽縣,即今四女寺四孝女原型唐朝宋廷芬及眾女兒的故鄉。
??? 同時,在信成的武城縣改名為清河縣,此后其治地由信成遷至新建的縣城葛仙莊,即今清河縣治地。
??? 以上歷史事實充分表明,瓦子莊的武城縣撤銷后,其境域并入了貝丘縣,恢復后的武城縣疆域,也是由貝丘縣劃出,清清楚楚地表明治地在瓦子莊的武城縣的疆域與信成武城縣絕無瓜葛。
??? 信成武城縣的境域是由清河郡西北部幾個縣的邊境區域合并而成,今清河縣的疆域就是昔日信成武城縣的疆域。也就是說,昔信成武城縣是今清河縣的前身,與瓦子莊的武城縣毫無疆域糾葛。即信成武城縣既不是原武城縣的疆域擴大了信成,也不是信成武城縣的疆域包括原武城縣疆域。
??? 總而言之,瓦子莊的武城縣和信成武城縣是兩個不同疆域,不同歷史沿革,毫不相關的兩個不同時期只是都叫武城縣的行政機關。
??? 因此,“清河古郡”和“古貝州”是清河縣的歷史專利。把治地在瓦子莊的武城縣即今武城縣也稱為清河古郡和古貝州治地的觀點是沒有歷史根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