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巷舊貌
今日豆腐巷
??? 隨心
??? 豆腐巷街曾經是個繁華的古老街道。它位于南運河的東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偏斜的街巷,明清時期它是個三面被運河環繞的河圈地。
“羅酒”與“撅腚豆腐”
??? 幾百年前德州的“羅酒”馳名天下,不亞于現在茅臺的地位。因此處是個小型的河圈而地肥水美,羅家為了釀造“羅酒”在此地養菊種荷,修建了花園。
??? 后來,羅家在此做豆腐,供來往于運河里的船民食用。因羅家的豆腐口味獨特、質優價廉,其名聲威震了州城。故又引來了幾家做豆腐的作坊來此落戶,逐漸使這里形成了一個豆腐市場,故得名“豆腐巷”。直到上世紀的六十年代,豆腐巷的“撅腚豆腐”,仍是德州城最有名的。
??? 清朝雍正年代運河改道后,德州城零星式的碼頭相對集中了,這里便出現了德州的南碼頭,也叫上碼頭、水營碼頭等。具體位置就在現勝利橋略南一點,即原豆腐巷街西的運河岸上,由該街的李二爺為把頭。
八極拳與“愛武街”
??? “文革”初期,豆腐巷街改名為“愛武街”。不知豆腐巷人是為了趕時髦而改名,還是巧借此機會來宣揚習武的傳統。無論什么原因,愛武街用在豆腐巷絕對是恰如其分的。
??? 自古豆腐巷人習武就蔚然成風,豆腐巷街的羅秀凱先生乃八極拳傳人,師宗為天津名家。羅秀凱先生武術造詣甚高、收徒眾多,在德州城武林界頗有聲望。他曾獲德州市第一屆全運會武術項目的冠軍,此后,一直蟬聯我市武術冠軍,多年來任武術比賽的裁判。
??? 要說豆腐巷改名為愛武街名副其實還有一個理由,即該街有座關帝廟,你要是說該廟小,老豆腐巷人馬上會回答你:“比南門城上的大多了。”
??? 關公儒稱圣,釋稱佛,道稱天尊,他與孔子并駕齊驅,與財神爺平起平坐,在德州城一帶系民間的崇拜偶像,故在德州城就有近二十座關帝廟。熱愛習武的豆腐巷人肯定會修關帝廟,廟修好后老人們都稱其武廟。口傳此廟系唐朝修的,可豆腐巷是自明朝開始組建,系住戶逐漸遞增而形成的街道,肯定是先有街后有廟,故它最早建于明朝初期。
豆腐巷的關帝廟
??? 說是座廟,這座“關帝廟”實際上只有一個大殿。它建在一個長方形、高約80公分的磚臺上,大殿坐落在磚臺的后半部。殿前的小平臺上,有口鐵制的警鐘和兩塊圓柱體的大石頭,每到夏秋季這里便是人們乘涼、拉呱的好地方。
??? 關公廟均為青灰色,飛檐翹角、殿脊高約20公分,兩頭是微翹的螭吻,中間有一貌似花盆的裝飾物,據說原來里面有三只鐵戟,山脊上各有五只磚雕的神獸。殿門上方掛有上書“精忠貫日”的黑底金字橫匾。四個翹檐上也掛有小風鐘,它們時刻警示著人們,要行善積德做好事。
??? 殿堂里供奉著關公的坐像,它身披綠袍端莊正視,呈溫和而剛毅之態。關公的左邊是手握青龍偃月刀的周倉,右邊是腰挎寶劍的關平。三尊神像渾然一體給人以威風凜凜、所向披靡的感覺。大殿四周的墻上是妙趣橫生的壁畫,如:桃園三結義、誅文丑、灞橋桃袍、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等,人們看了無不對關老爺敬佩。
??? 關公神像前擺一香案,逢年過節豆腐巷的居民都要叩拜關老爺,祈求賜福于民。平時也有前來燒香的,故天長日久關老爺的綠袍被熏成了黑褐色,彩繪也被熏得黑乎乎的。
??? 解放后關帝廟已成了危房,于“文革”初被拆除。從此豆腐巷的關帝廟就沒了蹤影。
???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豆腐巷街恢復了老名稱。2012年,在城市改造中豆腐巷街被拆遷,那里的斜街、甜水井、老棗樹,還有那幾塊大石頭均沒了蹤影。今天,這里成了一片即將竣工的高樓大廈,正等待著老豆腐巷人回遷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