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至九十九,下至才會走,要論耍玩意,人人有兩手。
??? 沒有寧津人,難成雜技班。
??? 寧(津)吳(橋)二縣,雞毛變蛋,走南闖北,不捎盤纏。”
??? 這是在寧津民間關于雜技的諺語,充分體現了寧津雜技在當地的普及程度以及在國內外雜技界的影響力。
??? 寧津地處古九河流域,文承齊魯,風熏燕趙,民質而信,俗簡多能,氣勇尚義,好為強技。寧津雜技就是在這片土地上滋育成長起來的藝苑奇葩。
??? 據史料記載,起源于南北朝時期的蚩尤戲即為現代雜技藝術的前身。經過漫長的歷史歲月,寧津雜技在與鄉土文化、江湖文化、運河文化和異域文化的融合中,形成了寧津獨特的地域文化形態,在國內外都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如今,寧津雜技已經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一座有著近60年歷史的雜技學校坐落在S314道旁,它見證了幾代雜技人的成長路,目前該學校正在著手重建。近日,記者走進寧津縣雜技藝術學校,探訪雜技少年的成才之路。
??? 倒立、劈叉、綢吊、體能訓練、獨輪車……一間占地200平方米的練功大廳內,30多名孩子正在練習雜技的基本功。
??? 校長石向東說:“我們學校始建于1957年,自建校以來,為山東省雜技團、沈陽軍區雜技團、廣東省雜技團、河北省雜技團、德州雜技團、銀川雜技團等多個省市級文藝演出團體輸送雜技文藝人才2000余人。”據了解,該校畢業的王進、劉菲菲、李小麗、馬志強等30余名演員在世界雜技大賽中獲獎。
??? 今年47歲的何存華正在教孩子們單手倒立,她告訴記者:“我是9歲進的雜技學校,出徒后先后去過上海、南京、韓國等地演出。1996年重新回到學校任教,現在這里的好多老師都曾經是我的學生。”
??? 練功大廳東部,13歲女孩張仁宇正將數丈長的紅綢纏繞在身上,上下翻飛,并且在半空中做出種種高難度的動作,讓人忍不住為她捏一把汗。“男孩練力量、女孩練柔美”,雜技是根據性別、體質等實際狀況對男女孩因材施教,分別進行針對性訓練,并根據每個人的特長安排不同的角色。
??? 據了解,雜技學校的孩子們一般在5-8歲入學,經過3-5年的系統化的基本功科目訓練,爾后進入專業的文藝演出團體,再進行節目的編排。
??? 體能訓練課上,男孩子進行每天的必備科目——俯臥撐,現場指導老師介紹:“他們每天要做400個以上,基本上等同于特種部隊的標準?!辈灰粫海總€孩子的身下已經被汗水浸濕。隨后進行的是上千個蛙跳動作,做不標準的還要追加。
??? 而女孩們的柔術訓練更是讓人揪心,蹬傘、滾燈,各種基本動作都需要成千上萬次的訓練,有的甚至要求身體呈180度對折?!安慌驴嗖慌吕郏毢霉Ψ驁笊鐣?;也怕苦也怕累,練不好功夫白受罪?!边@是這群雜技少年每天自勉、自省的口號與誓言,也是他們沖出德州、走向世界的“沖鋒號”。??? 晚報記者 周建新 通訊員 孫久生 王猛 孟娟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