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的冬季有時會被霧霾籠罩,為了應對霧霾,人們用起了空氣凈化裝置。而在古代,也有這樣一種“空氣凈化器”,它不但簡單實用,其特殊的鏤空工藝更讓文人雅士們愛不釋手,它就是香筒。
明代文人崇尚古樸清雅
??? 香筒亦名香插、香籠,為我國古代用于凈化空氣的一種室內用具。香筒造型與民間使用的筷籠相似,長短粗細如同小臂,通常選材上乘,雕刻工藝繁復,多有鏤刻圖案。明末書畫家文正亨《長物志》記有:“香筒舊者有李文甫所制,中雕花鳥、竹石,略以古筒為貴。”從中可知明代文人使用香筒崇尚古樸清雅。
??? 香筒的運作原理很簡單,香筒內部一般盛有特制的香料或是鮮花,將其放在通風處,香氣便從筒壁、筒蓋的氣孔中溢出,很快房間里便香氣四溢,而大量花瓣又可以吸附空氣中的灰塵、雜質,從而起到“凈味”的功效。香筒里除了可置放茉莉、玉蘭、丁香等香花遮味并展示風雅情趣外,也可以放上夜來香、薄荷等植物用于驅蚊。
??? 唐代還有名為熏籠的器物,其作用與香筒類似。白居易有詩曰:“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 ”既然宮女能夠倚靠而坐,可見熏籠較大,與香筒還是有區別的。
“置名香于內焚之”
??? 明清時還有一種香筒是通過點燃直式線香來達到遮味的功效。這種香筒造型為長直筒,上有平頂蓋,下有扁平的承座,蓋和底的內壁中心均有一小孔,孔內設有小插管,內插不含簽芯的線香。
??? 王世襄的《竹刻小言》中提到這種香筒:“圓徑一寸或七八分,長七八寸者,用檀木作底蓋,以銅作膽,刻山水人物,地鏤空,置名香于內焚之,香氣噴溢,置書案間或衾枕旁,補香篝之不足,名曰香筒。 ”明代文學家、戲曲家馮夢龍《桂枝兒》中有專門描寫香筒的詞:“香筒兒,我愛你玲瓏剔透。一時間動了火其實難丟。暖溫溫,香噴噴,攏定雙衣袖……香筒兒,有一段香妃的豐致,那一個妙人兒開動了你的玉肌,眼兒漏泄了多少香和氣。把兩頭拴住了,中間插一支。到那火褪香殘也,這一點熱烘烘直到底。 ”古人將這種香筒置于桌上,筒內的煙香通過壁孔裊裊而出,冉冉升起,營造出“馨香深遠入心脾、氤氳朦朧似仙境”的氛圍。
以黃楊木、竹制居多
??? 不論花熏還是香薰,香筒的材質都以黃楊木最為常見。黃楊木是一種珍貴的常綠小灌木,生長在山地和多石的地方。黃楊木質地堅韌,紋理縝密,色澤溫潤,有近似象牙的特征。黃楊木的軟硬適中,非常易于施刀,尤其適用于鏤雕或是浮雕。用黃楊木雕刻成的香筒,外表質感淡雅,年代越久,色澤愈加深沉光亮,一直深受收藏愛好者的青睞。 2012年10月29日,在中國嘉德秋拍“古芳——玉器及文房雅玩”專場上,一支清代黃楊木十八羅漢香筒以5.175萬元成交。該香筒長39厘米,以黃楊木制成,筒體修長纖細,上浮雕羅漢圖。諸羅漢立于蒼松古枝間,神態各樣,姿態各異,分布緊湊,重重疊疊,于尺寸之間極盡工巧之能。
??? 香筒也有用竹子等制作而成的,較為經典的圖案有商山四皓、惠山五老、竹溪六逸、竹林七賢等。 2013年6月6日,在北京保利八周年春季拍賣會上,一支明代竹刻“蘭亭雅集”香筒以69萬元成交。這件頗為少見的明代香筒,以避世遁隱山林的逸士為題材,其色彩明亮柔和,圖案精美雅致,展現出寧靜致遠的淡泊意境,其中的人物造型也獨具情態、情趣盎然。
??? □周華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