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站街位于德州火車站站前廣場以北,德州扒雞大酒店以南,它從德州站北部向東延伸,在德州扒雞大酒店門前又折向東北方向,最后通向迎賓大道,東北方向與東方紅路相鄰。這條長約300米,寬僅有5米左右的小街道看起來很不起眼,但它卻是德州近現代百年歷史的重要見證者。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機車
上世紀60年代運河德州泊段
1985年的火車站廣場
車站街與德州火車站
說到車站街,不能不說到德州火車站,顧名思義,因為有了德州火車站,才可能有了與之相生相伴的“車站街”。車站街的位置特別而又重要,與之相伴的風物人情極為豐厚。
提到德州火車站,不能不說到德州自古以來的交通樞紐地位。
德州是一座有著兩千年歷史的古城。這兩千年中,給德州帶來最大光輝的,就是隋代開通的千年大運河。運河開通,德州的身價便開始上升;到了元代以后,國家的行政中心轉移到北京,德州的地位更是陡然上升。那時,京杭大運河是貫穿中國南北的交通命脈,而德州作為運河沿岸的重鎮,既有大運河水緊貼城西奔流北上,又有陸上的官道沿運河東堤并排北進。運河漕運的興盛,曾一度使德州成為全國33個經濟發達重鎮之一。明初至清雍正年間,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蘇、安徽、河南、山東、河北等九省的漕運船隊都要經由德州進京,這就使得德州成為“京畿達九省御路”,德州也就因此而獲得了“九達天衢”、“神京門戶”的美譽。
后來,隨著時代的發展,鐵路、公路,甚至航空運輸漸漸興起,運河的地位大大降低,但德州并沒有因此而失去交通要地的地位,因為早在清末,京浦鐵路就從德州穿越而過,也就在這個時候,德州火車站誕生了。
1908年,德州火車站初建之時,站內只有5股道,全站員工僅有十余人,站場設備非常簡陋,運輸能力并不強。但德州站就建在運河碼頭附近,鐵路運輸與水運相互配合,加上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德州火車站還是發揮了不小的作用。那時就有了這條小小的車站街,與其他街道不同,一開始車站街就是喧鬧的,這里的行人中,有著眾多南來北往的客商。
1938年日寇占領德州后,利用德州站作為中轉站,掠走了中國的大量物資。德州解放后,德州火車站真正地為人民所有了,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改革開放之后,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德州站也迎來了它的迅速發展期。現在,作為一等區段站的德州站,南北全長5.6公里,擁有上行、下行、直通、到達、客站5個車場,南、北兩個貨場和糧食、木材等19條專用線,占地150萬平方米,又經歷了2006年的京滬線電氣化改造。比起初建時的簡陋,德州火車站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德州火車站即將擴建改建,面貌還要有質的飛躍。
伴隨著德州火車站的變遷,車站街也是日漸繁榮,如今店鋪林立,車水馬龍,南來北往的客人川流不息。
老舍與車站街
有著百年歷史的德州火車站與車站街在過去的歲月里不知迎來過多少過往的旅客,見證了多少喜怒哀樂。當然,這其中也不乏眾多名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就在作品中幾次提到德州,他本人也到過德州。
老舍先生關于德州的描述,篇幅最大的恐怕莫過于小說《不遠千里而來》。這篇小說的主人公王先生在日寇占領的北京坐上火車,和眾多的難民一起拼命南逃。途經德州時,大家下了火車去買天下聞名的德州扒雞。“王先生不能落后,打著交手仗,練著美國足球,耍著大洪拳,開開一條血路,直奔燒雞而去。王先生奔過去,別人也奔過去,賣雞的就是再長一雙手也伺候不過來。殺聲震耳,慷慨激昂,不吃燒雞,何以為人?王先生‘搶’了一只,不搶便永無到手之日。搶過來便啃,哎呀,美味,德州的燒雞,特別在天還未亮之際,真有些野意!”如今的車站街邊,“德州扒雞”的巨型廣告牌依然高高聳立,似乎是專門為了呼應老舍先生的這段文字。
老舍先生最為直接地提及德州站,是在另一篇小說《馬褲先生》之中。在這篇小說的最后,作者說“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將亮就到了。”可是,這篇文章是小說,小說里的話并不等同于實際。那么,老舍先生究竟有沒有來到過德州,有沒有走過這條車站街呢?他在發表于1944年的散文《割盲腸記》中這樣說道:“護士長是德州護士學校畢業的,她還認識我,在她畢業的時候,我正在德州講演。這已是十年前的事了。”也就是說,至少在1934年,老舍先生曾經到過一次德州,還做了一次演講。
老舍先生作為作家開始成名,還是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后期。這個時候的他,正在英國教漢語;到了1930年,他才回到祖國。但這時的他并沒有留在北京,而是來到了山東,并在山東一直呆了8年。1938年日寇南侵山東,老舍先生才輾轉難下,先后到了武漢、重慶。也就是在山東的這八年,老舍先生創作出了著名的《駱駝祥子》,《月牙兒》的前身《大明湖》。從老舍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在山東的生活對他的重要影響。這期間,這座緊挨著省城濟南、以扒雞聞名天下的小城也許會時常迎來這位名滿天下的大作家。可以想象到,在70多年前的車站街上,會有這么一位瘦弱文雅的書生,用他那明亮而又和藹的目光,認真打量著街上形形色色的行人。
如今,小街依舊,作家已逝。物是人非,給人留下無限的感慨;還有作家的作品,依然給讀者帶來絲絲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