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寧津縣東部二十余里處,有一個自然村叫青積務,村東面粉廠旁有座小橋名為臥龍橋,這里流傳著很多王莽追趕劉秀的故事,好多的村名都跟那段歷史有關。“王莽趕劉秀,處處都有救”成了當地的口頭禪。
??? 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建立新朝后,露出了他本來面目,開始對人民進行殘酷的壓榨,加上連年災荒,苛捐雜稅多如牛毛,搞得全國民不聊生,怨聲載道,餓殍遍野,各地義軍紛紛揭竿而起,戰火不斷,一時間狼煙四起。
??? 傳說公元23年,王莽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將起義軍團團包圍在昆陽城(今河南省葉縣)內,當時昆陽城內只有守軍數千人,而王莽的軍隊卻超過十萬之眾,眾寡懸殊,情況十分危急,劉秀臨危受命,只帶數騎精兵趁夜幕突出重圍前去搬兵求救。當王莽得知沖出包圍的是當年在演武場射落自己纓冠的劉秀時,勃然大怒,當即抽出一隊人馬由大將王尋率領,隨自己去追趕劉秀,而其余人馬則交給大將王邑與副將巨毋霸率領日夜加緊攻打昆陽城。
王莽帶領這隊人馬對劉秀窮追猛趕,當追至勃海郡樂亭縣 (今寧津縣東部)時,最后只剩下劉秀單人獨騎了。這時已是深夜,劉秀人困馬乏,又餓又累,追兵聲消失后,便倉惶逃到一座小橋下倒頭便睡。不知不覺中已睡至東方發白,劉秀還沒醒來之意。而王莽的追兵正步步逼進這里,已經隱約聽到人喊馬嘶之聲。受玉皇大帝的命令,為劉秀擔任哨兵的是一只螻蛄(當地俗稱土狗子),在劉秀身下不停地拱來拱去,好叫劉秀快快醒來逃命去。誰知劉秀就是不愿醒來,螻蛄拱他左邊,他翻身到右邊繼續睡,螻蛄拱他右邊,他就翻身到左邊。
??? 最后,劉秀實在無法入睡,索性一骨碌爬了起來,逮著那只螻蛄就把它的頭掐了下來,螻蛄立即身首異處了。他稍一楞神就聽到遠處傳來王莽的戰馬嘶鳴聲,劉秀不敢怠慢迅速騎上戰馬,借著剛剛下起的濃霧向北逃去。等到王莽的追兵來到后,向孔鎮 (村名,“空追一陣”的意思)方向追去,劉秀就朝王木腿 (村名,“王莽退去”的意思)的方向退去了。
??? 劉秀知道是自己錯怪了救他命的螻蛄,立即返回找到已是兩段的螻蛄,用當地棗樹上的枝針把螻蛄的身子和頭連在一起 (所以現在螻蛄的脖子中間還留有扎人的刺)。螻蛄活過來后,劉秀怕它向東拱到水里,就對它說“朝西拱”,螻蛄誤會了天子的圣旨,所以后來專找莊稼“苗稀”的地方拱,而那個劉秀避難的村莊就改成“清起霧”,后來叫成了青積務,那座避難的小橋就叫臥龍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