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夏津北部,有個近六百戶、三千人的村莊,名曰新盛店。該村東臨青年河、夏(津)武(城)公路,地勢高,村內街道直平,四周良田成方。林木葳蕤,棉糧豐茂。頗具魯西北平原特色。新盛店北臨武城,自古以來被稱為夏津“重鎮”。
??? 明嘉靖《夏津縣志》在介紹“形勝”時說“左環馬頰,右帶衛河,古堤繞乎東南,巨鎮奠乎西北”。其中的“巨鎮”,即是指的新盛店。新盛店,唐代稱新縣店,明代稱孫生鎮,錦川鎮。
??? 唐代天寶(公元742-756)年間,夏津縣城遭水患,遷縣治于此,直到金代(公元1115-1234)遷回現址。即是說,新盛店作為夏津縣城長達四百多年。
??? 這段經歷,使它名揚一方,引來不少文人墨客的游覽吟唱。
??? 明代夏津教諭鐘士永稱其“錦水臨觀”,列入夏津“八景”,知縣薛正在《錦川晚眺》詩中吟道:“幾度來游愛晚涼,蟬聲不斷送斜陽。趙燕騁地千年遠,齊晉盟方百世長。日暮平原云黯黯,春和大地草茫茫。英雄百萬成寥落,每到登臨倍感傷。”
??? 薛正,陜西華亭人,舉人出身,明天順二(公元1458)年任夏津縣令長達14年,逝于夏津任上。據載,其為官清廉,政績卓著。他到任后,奮力開拓,筑城挖池,建廟修橋,才使夏津有了“城”的規模。從這首詩來看,他不止一次來新盛店尋古釋懷。同時認為這里才是“齊晉會盟之要津”,而不是現在的夏津縣城附近。現在夏津城西不遠處、城東后屯鄉都建有“齊晉會盟處”的標示,值得推敲。
??? 我們還可以得知,明代的新盛店已是村落稀疏,荒草叢生,野蟲唧唧,一片破敗景象。這才引來了老先生的無限感傷。
??? 在當地有個傳說:太陽落山處,恰逢山口,從新盛店西眺,落日要比其他地方晚許多。薛正詩中提到的“蟬聲不斷送斜陽”,所描述的正是這種現象。蟬一般在天黑時停止鳴唱,他登臨時,別處已經“晚涼”、“云黯黯”,而這里的蟬仍在叫聲不止。
??? 村人亦作如是說,是否真的如此,我沒有親自驗證過。1975年,奉德州地區文化組之命,我主持過一次“文物普查”,特意到新盛店尋訪。
??? 新盛店和現夏津縣城地勢相類,中高周低。大街中間北側原立有旗桿,石座尚存。引導者說,村南水塘北側有水井一口,井邊有“石窩窩”,不知何物。我同其前去驗看。水井系用大型方磚圍砌,最晚不會少于明代。所謂“石窩窩”,實際是用作舂米的石臼,形制碩大,制作粗糙。從此臼分析,該井的年代則更為久遠。
??? 村東有文廟遺址,廟前水井尚存,出水旺盛,村人仍在飲用。經全力打撈,有幾只瓦瓶出水。它的正式名字為“甀”,考古界也稱其為“小口尖底瓶”,系汲水之器,汲水時不搖而自傾。年代最遠可以追溯到漢代。宋代以后,文廟為縣城的標志。
??? 據當地人說,村北原建有北極廟,村西有尉遲敬德廟,規制宏麗。通過這次考察,新盛店曾為夏津縣城確鑿無疑。新盛店是座歷經滄桑的英雄村莊。隋末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劉黑闥均曾在此馳騁戰斗。從該村建有尉遲敬德廟來看,他們同唐軍曾經在這里展開過激戰。
??? 1945年8月,八路軍冀南六分區政委劉華清、參謀長劉明鑒組織“夏北戰役”,參戰部隊八路軍十九團、夏津獨立團、武城、清河、恩縣、棗強縣大隊曾在新盛店進行戰前修整。“夏北戰役”獲得勝利后,又在這里舉行了盛大的祝捷大會,十里八鄉的秧歌隊敲鑼打鼓趕來慶賀,鄉親們牽著豬羊往這里集中。劉華清同志在會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這支部隊從這里出發,踏上了解放全中國的征程。
□劉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