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樂陵,除金絲小棗外,還有一種更名貴的無核棗,雅稱“虛心棗”,棗心是空的,俗叫“沒(mu)核棗”。 凡吃過這棗的準問:“杏有杏仁,瓜有瓜籽,這棗沒核,樹是從哪里生出來的呢?”這里面有一個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樂陵這地方有一個年輕人,很愛畫畫,為了讓外地人知道樂陵棗,就專畫棗樹,到外地去賣。這青年勤學苦練,又非常虛心,畫了就請人們提意見,意見提的對,他就改。后來他簡直把棗樹畫活了,看了他畫的棗子就想吃一口。有一天,他把畫剛掛到市上,就被一位員外高價買了去。員外回家掛在屋里,愛如明珠。忽然飛來一只蒼蠅,落在畫中一顆棗上,員外十分生氣,便用蒲扇(草扇子)去拍打,樹葉竟呼呼起風,“啪”!員外把蒼蠅打死了,卻粘在了棗上,便用手往下扒拉,“咕嚕”一下把小棗扒拉下來了,員外非常歡喜:“我買到了一張寶畫呀?寶畫!”
一天,青年去棗林寫生,碰到了員外的姑娘,沒說話;第二次去,又碰上,說了兩句話;第三次碰上,話說起來沒個夠;第四次就愛上了,私定了終身。姑娘遞過一塊手絹說:“留個紀念吧!”青年用畫筆在手絹上一摁,成了活靈活現(xiàn)的一顆小棗,遞給姑娘說:“你的手絹里盛著我的心,咱倆永遠不分離。”
盡管姑娘把兩人約會的事捂得很嚴,員外還是知道了。員外還算明事理,女兒鐵了心,也依順她,只是要見一見青年,看他人品如何。員外見青年還不錯,就讓到屋里,再窺探一下青年的才干怎樣。就指著屋里掛的那張畫說:“你看這畫畫得如何?”青年一看是前年賣的那張畫,員外竟忘了,便說:“這畫不怎么樣,有缺點,沒畫……”他本想說沒畫上棘針。員外不記得這畫就是買的青年的了,一看這小青年竟然數(shù)落起自己的寶畫來了,很生氣,便說:“有缺點?我讓你開開眼!”向畫扇了兩扇,呼呼風響。青年知道他誤會了,便站起來說:“老伯,人長得再好看,少一只臂也是殘廢,這畫再好,沒畫棘針,也是廢品。”員外一聽火了,這小子,一點也不虛心,原來是個“吹匠”呀,這我女兒怎和他過一輩子。一氣之下,把青年攆出門去;女兒想說什么,員外罵女兒無知,一把鎖把她鎖了起來,不讓出門了。
青年被趕出門后,整日想姑娘茶不思飯不想簡直要瘋了,天天圍著員外的宅子轉悠,一天,二天,三天……半月,仍不見姑娘的影子,后來死心了,回到家,沒半月的工夫就去世了。員外聽說青年死了,便放出姑娘來,也就把心放下了,姑娘卻找到青年的墳,就抱墳大哭起來,哭啊,哭啊,忽然墳上鉆出一個小棗樹芽。這樹芽也真怪,姑娘哭一聲,它長一寸,哭兩聲,長兩寸,姑娘哭了三百六十聲,樹芽長了三百六十寸,枝枝杈杈長全了;葉綠了,花開了;花謝了,結出一嘟嚕一嘟嚕棗來。姑娘摟著這棵樹一晃悠,掉下一顆棗來,摔成了三瓣,姑娘拾起一看,怔了:“這棗咋沒核呢?”端詳了半天,她想:“郎君向來很虛心,這不就是他的化身嗎?”姑娘回到家對員外說了這怪事,并說:“咱家的畫,就是他畫的。”說著拿出手絹,“這兒還有一顆小棗,給。”沒好氣地往地上一丟。手絹上畫的棗咕嚕嚕滾了出來,摔成了三瓣,員外拾起來一看:“無核,是虛心的!”可后悔死了。為緬懷那青年,他就跑到墳上對樹說好話,他還爬到樹上,摸那一顆顆的棗,只是輕輕地摸,舍不得摘,那是青年的心啊,能摘嘛!日子長了,把棗的中部都磨細了。傳說無核棗中間細,就是這么來的。
后來,人們聽說出了無核棗樹,都想移植。可無核,怎么種植?于是想出了主意,折了枝,接到別的樹上。直到現(xiàn)在,移無核棗根生成的樹,結了棗有核,只有接枝生成的樹,結的棗才無核。
□李玉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