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餅”是山東省武城縣的傳統名吃,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武城旋餅,大如盤,厚如指,色澤黃亮,皮酥餡嫩,香味四溢,使人回味無窮。餅大20厘米左右,厚2厘米左右,皮薄肉嫩,香脆可口,風味獨特。旋餅的起源地是郭莊(郭莊過去屬于山東武城,1964年劃給了河北省),但是旋餅的余香卻留在了山東武城。2004年被授予“山東名小吃”稱號。
旋餅的“旋”字有幾種不同的寫法。有的為“懸”,有的是“旋”,還有的則在“宣”旁加一個“火”字,這幾種寫法都各有依據?!皯摇弊种感炘诳局飘斨幸酝叩[支架,懸空熾烤得名?!靶弊謩t據說是李自成命名的。相傳當年闖王李自成進京路過郭莊時,路邊一老人正在烙餅,闖王聞香下馬,品嘗后大加贊揚,問老人這叫啥餅,老人答餡餅。闖王覺著和別處的餡餅不一樣,又見到餅是在鏊子上不停地旋轉做成的,于是賜名“旋餅”。 “煊”用在食品上則是在武城所獨有。其實,旋餅如何起源和命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武城旋餅經過代代相傳,制作工藝日臻完善,逐漸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手工制作工藝流程,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武城旋餅的制作十分講究,選料精良,面要上等,肉要精肉,和面要根據四季溫度的不同掌握軟硬,依氣候定水溫。面要反復揉揣,要求面軟而有勁,這樣餅面才會上花、色艷。餡有豬肉的、羊肉的,也有雞蛋的,肉要切成玉米粒大小的細塊,并配以蔬菜,一般牛肉配大蔥,豬肉配韭菜,羊肉配香菜,再加花椒面、味精、精鹽、生姜、香油等作料調和。武城旋餅采用手工烙制,用豆秸作燃料,火要不弱、不爆、不間斷,所用鍋灶一般采用一洞兩灶,生餅先放在前灶的鏊子里烙成型后,再移入后灶的鐺子里,鐺子里放著一層瓦礫做支架,旋餅就懸空在瓦礫上熾烤而成。熾烤的時候要反復刷油翻個,刷七遍后,餅面呈黃褐色,就可以出鍋盛入盤中了 ,其成品厚如指大如盤、色為金黃、入口外酥里嫩、肥而不膩、清香可口、愈吃愈香,回味無窮。□劉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