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盤松,顧名思義是因為松樹的外形遠遠看去形狀酷似磨盤(過去人們用來磨糧食的一種石器)而得名。粗大的松樹主干是由四棵靠在一起的松樹組合而成的。
??? 這組樹就生長在禹城市西北方向二十華里處的苑莊村東北方,距離該村莊四百米左右。因其栽植時間年代久遠已無從考證,據該村九十多歲的苑氏老人回憶,磨盤松自漢代時期就已遠近聞名,那時它就生長在村中苑氏家族的墓地上。
??? 相傳那時苑氏祖先是因為先看到這棵松樹后才把墓地修建在此處的。據苑氏家譜記載,此墓地已埋葬了十三代苑氏已故的族人。
??? 傳說明清時期,磨盤松的東側不遠處有一條南京通往北京的交通要道,南來北往的客人路經此處時,一看到磨盤松就會停住到大樹下駐足乘涼,因此民間廣泛流傳有“南京到北京,人人都知道苑莊有棵磨盤松”的說法。
??? 磨盤松在明清時代生長得最為旺盛,樹的高度曾達到三四十多米。大樹為了吸收到足夠的光和熱,中間的枝叉都爭相向四個方向延伸生長,堪稱枝繁葉茂。整組樹冠的直徑可達四五十米之寬,遠遠望去樹冠最高處是尖狀的,樹冠的中間是圓形的,形狀酷似磨盤,因此得到了磨盤松的稱謂。
??? 磨盤松的枝干生長古怪,形態各異,枝椏向四周伸展開去,最低處的已接近地面,向上一層一層的排列,在地上抓住樹枝就可向上攀援,上到樹冠中,就可看到樹枝交織在一起:有的像桌子,有的像椅子,有的像一張床,有的像長條凳,形狀怪異得使人稱奇。再往上不用接觸到樹的主干人人都能上到樹梢。據村里最年長的老人講,太平天國時期,一支和清朝開戰的隊伍大約有三百多人,在激戰中被清軍打敗。撤退時路過此地,情況危急之下看到了磨盤松龐大的樹冠,首領便下令讓隊伍藏在其中,清軍官兵沿官道只顧猛追,卻沒能發現磨盤松樹叢中所隱藏著的隊伍,事后被世人堪稱一奇。
??? 據說在解放以前,曾有一位當地的大官看中了磨盤松,想出重金買下為其父來做壽木,被該村群眾制止,磨盤松才得以保留至今。解放以后的人民公社時期,生產隊大集體是在一起勞動的。每逢收工休息的時候年輕人會經常聚到一起上到樹冠中打撲克、講故事、睡覺。小媳婦們則坐在上面做針線,講笑話,既涼快又熱鬧,好不優哉游哉。惹得棲息在大樹上的鳥兒們圍著大樹上下盤旋嘰喳亂叫,形成了一道奇特的場景。
??? 磨盤松在歷經了歲月的滄桑,還屢次慘遭雷電的襲擊;“破四舊時”險些被伐掉;也時常被賊人砍樹枝作為他用。稱奇的是,磨盤松不愧對人們對它堅實的稱謂,經得起風雨和歷史的磨難。老樹倒下,后代又頑強長成大樹,冰霜風雨中向人們訴說著歷史和遙遠的過去。□李恒新? 龐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