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州市德城區(qū)橋口街(原名德州西關(guān)街)位于市西京杭運河的東岸。德州人引以為榮的“九達(dá)天衢”的古牌坊,就坐落在橋口街和米市街交界處的廣寧橋旁。水管驛、四和驛、董子讀書臺、文廟、銀瓦寺、將軍廟等古籍,都坐落在橋口街的周圍。
??? 明清時代,這里是運河南北水運貨物的集散要地,一個繁華的商業(yè)區(qū)和交通要道。運河改道前,橋口街在運河的西岸,運河離城池近,客、貨船只可在多處停泊上下客人、裝卸貨物。清雍正年間,治理京畿河道時,運河移到了橋口街的西頭,離城池遠(yuǎn)了一些,可“九達(dá)天衢”的官道仍然從該街通過,并使運河中的客、貨船只相對集中于該街以西的運河岸邊,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客、貨運碼頭,橋口街的地理位置就顯得更為重要了。那時運河里客、貨船只來來往往,船工號子此起彼伏,真是“舳艫蔽水,輻輳舟舫,舟檣如林,百舸爭流”,一派繁忙景象。碼頭上官員、商賈、工人們忙碌穿梭,官糧漕運、民商往來、車水馬龍,真不愧“九達(dá)天衢、神京門戶”之美稱。
??? 橋口街原有三個名稱,西頭叫“橋口”,東部稱“九達(dá)天衢”,中間是“西關(guān)”,“西關(guān)”是正式的官稱。后來又過度為橋口街,是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
??? 古代這里就有浮橋,明朝永樂年間“德州浮橋口墩基”的古石碑,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運河枯干時出土,直到二十世紀(jì)九十年代初,還在后街的流口嘴子上放著,后被德州市文化館收藏。
??? 德州解放前,在橋口街西南頭的古運河上,就橫跨著一座木橋,貫穿著德州和運河西大片地域的交通。老木橋的具體位置,在天衢西路運河橋(文革橋)略向南一點。1945年秋末冬初,即德州解放前夕,老木橋被守城的國民黨部隊燒毀。聽老人們講,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德州運河西的大片領(lǐng)域被“八路軍”(實際那時已改稱解放軍了,老人們一直稱其為八路軍)控制著,國民黨的部隊不敢過橋,又怕解放軍過橋到河?xùn)|來打他們,就將木橋燒毀了。在燒毀木橋的時候,國民黨兵不敢到橋上去點火,就將數(shù)個裝滿汽油的油桶,打開蓋向橋中間滾去,然后在橋的東頭點火,將老木橋燒毀。汽油桶燃燒時發(fā)出的爆炸聲,震得整個街都顫抖,橋上火光沖天一直燒了三天,使運河里近一個月沒通航。
??? 木橋被燒毀后,人們就一直用擺渡在這里過河。直到1968年,德州市政府又在老木橋的原址處,修了一座鋼筋混凝土的單孔拱橋,因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修的,當(dāng)時就命名為“文革橋”。2002年,拓寬天衢路時,因橋面太窄并屬于危橋,德州市政府將其拆除,又在原處翻修了現(xiàn)在的新橋,因一直無人命名,人們就習(xí)慣性的稱其為“新橋”。
??? 街的西北頭是石德鐵路橫跨運河的鐵橋(1983年,石德鐵路在修建復(fù)線時,石德鐵路橋北移至老北廠街,原鐵橋作為城市集中供暖的支架用),街的東南方有“九達(dá)天衢”牌坊下的古廣寧橋,直沖九達(dá)天衢”牌坊的鐵路上還有有一座單孔橋涵。
??? 街的東南邊是天衢路鐵路立交橋。早在1911年修津浦鐵路時,為了與京杭運河的老木橋貫通,就在此處修了單孔水泥立交橋。
??? 隨著時代的進(jìn)步,鐵路運輸?shù)哪芰哟螅仁箻蚩诮治黝^的河運碼頭逐步南移,同時鐵路又蠶食了街的東頭部分區(qū)域,使這里的交通要道的地位逐步淡薄消失,商業(yè)的繁華也隨之衰退,德州“西關(guān)”這個街名也就被人們遺忘了。再加之浮橋、木橋、鐵橋,石橋、立交橋、古橋、舊橋、新橋匯集在街的四周,理所當(dāng)然地“橋口”這個稱謂就代替了“西關(guān)”。
這就是“橋口街”現(xiàn)街名的來歷。
□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