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是魯西北農村過年期間必不可少的敬神用品。記得小時候,為了省錢,幾乎家家戶戶都自己“漏香”。負責這項工作的主要是家里十二三歲的半大小子們,家長基本不插手。
??? 那時候,每個村都有幾片墳地,被茂密的松樹林覆蓋。一進臘月門,挑個晴朗的日子,男孩們拎著柳條筐,三五成群地到松林里撿落在地上的松塔,這是制香的基本原料。每人撿上一簸箕,基本夠用了。
??? 平原地區的松樹松塔小,松子比瓜子仁大不了多少,基本無利用價值。用棒槌把早已干透的松塔敲碎,丟掉松子,松塔磨成粉就是做香的主料。那時候沒有豆漿機之類的電動研磨工具,都用石頭碾子碾。
??? 石碾子很重,一個孩子推起來非常吃力,要兩三個人才行,這也正是小男孩們搭伙漏香的主要原因。除了松塔粉,制香還需另一種輔料——榆樹皮粉。榆樹皮黏稠,摻在香里可增加柔韌度,不易碎。
??? 不能剝新榆樹皮,那樣榆樹會死掉,大人們知道了也會挨揍。去村里場院里尋找秋天砍下的榆樹枝。用小刀小心翼翼地把榆樹皮割下,分成塊,一并放到碾子上碾成粉末。
??? 松塔粉和榆樹皮粉都用細籮篩過幾遍,混合均勻,備用。
??? 漏香的模具用大青磚制成。找一塊長方形大青磚,中部用鑿子鑿成深三四公分、直徑五公分的圓柱形凹槽,凹槽底部用細釘穿一個兩三公分深的孔。再削一根打磨光滑,與圓柱形凹槽直徑相當的圓木棍,凹槽也需要打磨光滑。這樣,一個底部有細孔的制香模具就做好了。模具的精細與否是制香質量好壞的關鍵。為了打磨出一根圓滑的木棍,孩子們常常要在沙土里打磨上大半天。
??? 一切準備妥當,把模具大青磚兩端墊高,將混合好的松粉和榆樹粉加少量水調和,放入圓孔,用光滑的木棍擠壓,體態微軟的香就從下端小孔漏出來了。用細木板承接,香的長度根據需要控制。
??? 很快,每個木板上都排滿了密密麻麻的香,或長或短,晾曬在陽光下,只需半天就干透,可以使用了。
??? 那時候,母親總夸我做的香燒得旺,燒得久;父親點爆竹也用我做的香,節省“洋火”。在掛起的家譜前,在擺滿貢品的神龕下,在請神的祖墳前,我都會跟著父親很虔誠地跪拜,點燃的香四下彌漫開來,到處都是淡淡的松香味兒。
??? 很多年過去了,故鄉墳地的松樹林早就刨光了,種上了糧食。去年堂弟買來了“電香”,通上電,那幾根“香”就亮了,跟真的一樣,連換香都省了。當年,跟我搭伙漏香的小李子16歲就 “闖關東” 去了,在那邊扎下了根,現在已子孫滿堂。東北的松樹很多,不知他是否會教給兒孫們漏香呢?
童年時代制香算一種勞動,在我眼里更是一種游戲,需要很好的耐心、毅力和合作精神,它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
??? 如今,村子里孩子們的玩具越來越高級,科技含量也很高,游戲的成分多,動手能力卻少了。
□付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