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海拾珠
展現歷史與人文魅力
平原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文人墨客層出不窮,自秦漢萌生格律楹聯以來,平原境內即已出現。相傳青陵寺(平原城南十五里韓莊村西)中龍神廟后天王廟東西兩門上均有楹聯,東門曰: 晨鐘暮鼓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西門曰:“神目射明明人間未明之事,佛心指正正世上不正之人”。
人稱“董探花”的平原詩人、江南總督董訥在重修平原四門城樓時曾撰楹聯一幅: 平原城古堤懸峙,“ 大流環繞金馬頰” 精辟地展示了古城風貌和馬頰河,的雄姿。據歷史記載,平原縣原師范文廟內有楹聯多幅,其中一幅“文冠天下天下蒼生識儒道,仁心盈世世代圣賢列九尊” 印證了儒學在平原的深遠影響。,
劉備坐平原,桃園三結義已成為千古佳話,家喻戶曉。平原城東賈莊三義廟上有一幅“三人占姓三結義,一軍一臣一圣人”的楹聯,又一次盛贊“大義扶劉世共夸”的劉關張三兄弟的結義之情,傳承著仁義、忠厚的美德。
平原牟姓家族世系較早,楹聯文化豐厚, 文章政事追先達,“ 冠蓋聲華羨昔賢”,早已成為牟氏族姓文化的名聯,如今牟氏族譜多用“慎終追遠民德厚,光宗耀祖子孫賢”的祭祀聯,告慰逝者,追先昔賢。
近現代縣境內楹聯的應用更加廣泛,格律更加嚴謹,內容更加豐富,韻味更加妙趣,多層次展示了楹聯文化的魅力。民國二十年許,清末廩生李新民為時任平原縣長的曹夢九撰寫了一幅諷刺畫像聯,上聯曰: 一陣風一陣雨一陣“晴天” 下聯曰: 半是文半是武半是野, “蠻”。對官府的諷刺淋漓盡致,對聯上下對仗工整,惟妙惟肖。王鳳樓鎮曹廟村民國時期的四月廟會,在戲臺的柱子上有一幅對聯,上聯曰: 臺上人臺下人臺“上臺下人演人” 下聯曰: 演古人唱古, “人今古古今人演人” 更是妙趣橫生。
推陳出新
楹聯煥發新的時代生機
隨著時代的發展,楹聯作為民族特色文化的奇葩,綻放得更加鮮艷奪目,同時,為社會服務的氣氛更加彰顯,一些打上時代烙印的楹聯也應運而生。解放戰爭時期,平北縣(現平原縣鐵路東部分)擁軍優屬活動非常活躍,曾流行一幅“共產黨旭日東升,解放軍陽光普照”的對聯為抗屬贈送張貼。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主席“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作為時代的楹聯,大量出現在城鄉門庭上。六十年代楹聯完全融入了政治氛圍,“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成為批斗會現場的時尚聯。十年動亂時期的“革命無罪,造反有理”大幅標語式楹聯也名噪一時,一些本不是楹聯的語句如“緊跟毛主席,徹底鬧革命”、“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太陽”等也以楹聯的形式普遍應用。
高考制度恢復以后,平原師范原大門口曾書寫“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楹聯,學術啟蒙之味很濃。縣境內還曾流行一幅“親戚親齊親不齊不親戚,朋友朋有朋不有不朋友”的楹聯很有哲理。
平原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縣份,楹聯作為民族文化,少數民族也時常應用,王鳳樓鎮五麻清真寺有一幅“普慈今世,獨慈后世”的楹聯,清晰歷目。計劃經濟時,全縣供銷、商業系統普遍書寫“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楹聯成為機關門市的通用聯。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楹聯的發展更加豐富多彩,尤其是節日婚慶,宅第方面的楹聯,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時至今日,春聯、喜慶聯、宅第陶板聯等幾大類成了城鄉喜慶門第、節日的亮麗風景線;行業廣告聯、電子商務聯、警示聯等新門類正在興起,并不斷創新,特色文化已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隨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和發展,楹聯作為民族文化的奇葩必將更加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