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辛莊松林實為大戶張氏墳塋
現(xiàn)存的十代墳?zāi)咕4嫱旰?,遠近實屬罕見,張家墓群的規(guī)模之大、保留之完好,正是儒家文化代代傳承的體現(xiàn)。
據(jù)老人講,張辛莊這片松林,實際上是張辛莊大戶張氏的墳塋,本來有東西兩個大墳場,中為小墳場。現(xiàn)東西墳場已不復(fù)存在,其中西墳場有張翰林和他的父親張予正的墓。小墳場為張翰林的祖父張方晉等人的墓地,現(xiàn)存的十代墳?zāi)咕4嫱旰?,遠近實屬罕見。
“張翰林”名為張曾,字叔舉,號牧村,平原縣張辛莊人,乾隆甲辰(公元1784年)進士。他在地方上為政積極有為、勤政愛民;在京曾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檢討、上書房行走等職,皇子旻寧(即后來的道光皇帝)曾拜其為師。張曾累次升遷,積蓄了一些財力,即在平原縣城置地十幾畝,建起深宅大院,人稱“翰林府”。“翰林府”在當時的平原縣城是占地面積最大、社會聲名最響的官宦、書香之府第。
據(jù)記載,張曾祖籍濟南府歷城縣。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皇帝下令遷移鄰郡平民充實平原郡。張曾的始祖張勛夫婦帶領(lǐng)四個兒子,由歷城縣王舍人莊遷來平原郡平原縣落戶,定居長宋莊(現(xiàn)前曹鎮(zhèn)大宋莊)。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張勛次子張善帶領(lǐng)五個兒子來到張辛莊(現(xiàn)王鳳樓鎮(zhèn)張辛莊)。從張善到張曾的200多年間,張家共出進士5名、文舉7名、武舉2名、正途貢生9名、例貢4名、功貢1名、教諭和訓(xùn)導(dǎo)3名,其中七品以上文武官員18名。可以看出,張氏家族,基本上歷代皆官宦望族、書香門第。其中以張曾地位最高,影響最大。
古人講不做“三無子孫”(無墳塋、無族譜、無故居),張家墓群的規(guī)模之大、保留之完好,正是儒家文化代代傳承的體現(xiàn)。
道光皇帝拜師圖
◎五個世紀的石碑牌坊被毀、消失
石牌坊及石碑早在“文革”前后就已經(jīng)遭到了破壞,王鳳樓三中的近百學生1965年為了“破四舊”,用繩子把牌坊和石碑拉倒了,如能保存至今,可謂一大景觀。
據(jù)老人講,東墳場的石牌坊上刻有“張氏墳塋永樂22年”的字樣(即公元1424年),正門朝南,中間為馬道,道旁站立有石人。墳場內(nèi)有很多石碑,眾多年代較早的張氏名人埋葬于此;西墳場為張翰林墓地,有石碑和青磚砌成的牌坊,牌坊頂部有二龍戲珠,相當壯觀。東西墳場的石牌坊及石碑早在“文革”前后就已經(jīng)遭到了破壞:1965年春,王鳳樓三中的近百學生為了“破四舊”,用繩子把牌坊和石碑拉倒了。很多經(jīng)歷了五個世紀的石碑、牌坊就這樣在歷史長河中毀壞、消失。
東西墳場除牌坊石碑眾多以外,還有幾百畝的參天大樹,其中的松柏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樹身三人合抱都抱不過來。據(jù)一位健在的85歲老人回憶說,他童年時期經(jīng)常爬到樹上去玩,甚至在樹枝上睡覺。那時樹枝相連,可以在上面行走,他們伙伴幾人在樹枝上捉迷藏做游戲,仰頭看不見天,玩耍時多腳不著地。樹林中有各種動物,松鼠、狐貍、黃鼠狼、獾、蛇,還有各種鳥。那時候,村子里百姓家的雞被叼走的慘叫聲不絕于耳,田里的玉米、花生等糧食也常被偷吃,這些野生動物有時候大白天的還會成群出沒。如果這片松柏林保存至今,可謂平原一大景觀了。
現(xiàn)存石牌坊一角
◎張家墳場故事仍在繼續(xù)流傳
一村民在墳場刨樹墩時,竟挖出了一個幾百年的大樹根,盤根錯節(jié)、互相纏繞,被認為是神龍再現(xiàn)??上?,這條“神龍”因主人保管不善丟失了,否則定是無價之寶。
由于張家在歷史上極為顯赫,松林是張家的墓地,歷史悠久、面積廣大,相關(guān)的傳說故事也就為數(shù)不少。
據(jù)說有一年,平原城東幾十里外的一位商人要進城去,但由于出發(fā)時間已晚,還遠遠未到城邊,天色就開始暗淡下來。當他走到墳場松林處時,天色已經(jīng)暗得伸手不見五指。盡管急匆匆地往前趕路,這位商人卻走了一晚上都沒有走出樹林。他實在太過勞累,往地上一躺就睡著了。第二天商人醒來時,天已大亮,他回頭一看,自己竟然躺在了一個墳頭上,嚇了一身冷汗,據(jù)說后來還大病了一場。樹林中當然不會存在什么妖魔鬼怪,這個故事只能說是樹林太大,天色暗了,容易迷失方向。不過當時的墳場和樹林的規(guī)模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另外,據(jù)一位老人回憶說,1947年土改前夕,張辛莊村民張慶芝到這座墳場去刨樹墩時,挖出了一個幾百年的大樹根,她小心翼翼地挖了兩天,才把這個樹根完全挖出來。樹根粗似磨盤,高有1.3米,盤根錯節(jié)、互相纏繞,形成了一個盤龍的形狀,龍頭上揚,龍身盤曲,尾下而立,栩栩如生。此事一出,馬上成為當時的一大奇聞。方圓近二十里的百姓聽說之后,全都前來觀看。大家看后都很驚訝,認為是張家祖墳人杰地靈,導(dǎo)致神龍再現(xiàn)??上В@條“神龍”后來由于主人闖關(guān)東,保管不善丟失了。如果得以保存至今,它定將成為無價之寶。
如今,張氏墳場和墳場處的樹林都已經(jīng)殘缺不全了,但張氏后人仍在,墳場和樹林里的故事也還在民間繼續(xù)流傳。
(通訊員為張翰林的第七代后人)□記者 王曉松 通訊員 張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