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街名的演變
德州自古就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那個時候沒有汽車、火車,更談不上高鐵,騎馬便成為了陸路較快的交通工具之一。但是中國地域廣闊,遙遠的路途對人和馬都帶來了極大的考驗,因此古代的驛站就應運而生了,位于現在光明街上的安德馬驛就是明朝幾大驛站之一。光明街原來叫馬神廟街,因為這里有座馬神廟,廟里供奉著祭祀馬的神靈,清代的馬神廟就建于安德馬驛內。
據原來居住在光明街的老人石奶奶描述,她還依稀記得小時候自己和小伙伴經常到廟里玩耍,廟里的泥塑隨著時光流逝,已經嚴重的風化侵蝕,外貌斑駁不清了,看不出供奉神靈原本的模樣,但廟門口的兩頭大石獅子依舊威武莊嚴。石奶奶聽父親說:“剛解放時,父親和本街道的幾個老朋友首先響應國家的號召,破除四舊,解放思想,開始排練《白毛女》等劇本,讓老街坊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起來。鑒于這種情況,政府便把這條街的名字改成了光明街。”
◎丹心廟的傳說
馬神廟街西首路南與馬市街交匯處,原有一座小廟,里面有一尊泥塑的關羽坐像,像前有供桌、香爐,僅容一人禮拜。廟雖小但香火不斷,由于年代久遠,煙熏火燎,樣子古色古香。在史書上找不到相關記載,但民間傳頌說是“先有廟,后有城”,足可見此廟歷史之久遠。
傳說隋朝末年,隋煬帝荒淫無度,致使民不聊生,兵荒馬亂的年月,強盜四起。一日,一個書生獨自背著包裹出德州城,低頭趕路之時,樹后突然躥出一個橫眉立目的人,手持一把明晃晃的大刀,攔住書生去路:“留下買路錢!”“壯士,吾乃一介寒士,包裹里只有舊衣一件,筆墨破書,哪里有錢。”書生說道。“不識相的呆子,看刀!”說罷舉刀便砍,那書生嚇得心驚膽戰,說不出話來。在此千鈞一發之際,只聽一聲怒吼:“住手!光天化日之下,大膽狂徒竟敢攔路搶劫,看刀!”書生聞聲看去,只見一位赤面長髯、使一長柄大刀的武將出現在身后,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那武將大刀一揮,歹徒腦袋便肉球般滾落在地了。書生被嚇得魂飛魄散,一頭栽倒在地,不省人事了。當他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一座小廟宇里,四下無人。抬頭看到廟里供奉的關羽像,“這不正是救命的恩公。”他連忙跪地磕頭禮拜,想到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人生之艱辛,感慨萬千。解開包裹取出筆墨,在墻壁上題詩一首:
暴君無道殺父兄,荒淫黷武禍國星。
寒士囊空貧如洗,行遇強人險喪生。
感恩關郎仗義救,鋤強扶弱真英雄。
白日丹心行人斷,何時乾坤才清平。
他又在廟內“關羽廟”匾額背后題寫了“白日丹心”四個大字,后來被人發現,所以這座“關帝廟”又被稱為“丹心廟”或者“白日丹心廟”。雖然現在丹心廟早已被拆,但關公俠義救人的故事卻廣為流傳。
◎光明小學的沿革
這所坐落在光明街東段路北的小學創建于清末民初,1915年(民國四年)定名為馬神廟初等小學。一年后,這個只有1位老師和16名學生組成的學校改名為馬神廟國民學校。到了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學校學生人數突破了百人,包括87名男生和24名女生。1942年日偽時期,校舍重建,擴建為完全小學,校名改為模范小學。由于當時美國教會辦的南關崇真小學被日本人關閉,模范小學學生數迅速增加達到500人,一至六年級共有12個班。
解放以后學校改名為育才完全小學,1951年跟隨街道命名改為光明街完全小學,1952年學校規模為31個班,居全市小學之首。因為教室不足,學校以西路南的舊宣講所和舊行店劃入該校成為分校,并有部分班級實行二部制。1956年,烈士子弟小學撤銷,部分學生轉入該校,在校食宿,學校蓬勃發展,1967年實行五年一貫制后相繼增設初中班六個,1972年改為五中,該校學生調到附近各小學,1974年五中遷移校址,將紅衛第二小學遷至該校,恢復了光明街小學。
學校現有14個教學班,教師32人,870名學生,占地面積達8523平方米。近幾年來,學校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克服困難,加大投入,先后建起了電子備課室音樂室、美術室、舞蹈房、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等等。每班都配有投影儀、有線廣播、錄音機,還配備了閉路電視系統,初步實現了教育教學的科學化、現代化。學校先后獲得“省級課題實驗學校”“市級規范化學校”等榮譽稱號,連續多年獲教育教學優秀單位。學校教師先后有80多人次在區級以上的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近150余名學生在全國、省、市各級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演變成布匹商業街
如今老光明街的住戶大多都已搬走,這里成為了一條以經營布匹為主的商業街,不足千米的街道上有大大小小的經銷商200余家,多種多樣的布匹花色和品種吸引了周邊縣市的許多布商前來。
在布匹市場內,能看到三三兩兩的店主聚在一起喝茶、打牌、聊聊生意經,這里沒有同行競爭的勾心斗角,卻有相互交流、共同發展的態勢。曾經的街頭巷尾,老人們搖著蒲扇談天說地的場景,只能活在陸陸續續搬走的老街坊們的回憶里了。
路過學校門外,能清晰聽到大門里面教學樓里傳出的朗朗讀書聲。不大的校園里一棵參天大樹拔地而起,樹蔭下一群女孩子正在跳皮筋:“小皮球,香蕉梨,馬蘭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伴著這些童謠回蕩在藍藍的天空。
□見習記者 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