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弦歌古郡的武城縣,境內南部有一條河流,名蔡河。春秋時期,這條波光粼粼流水潺潺的蔡河曾流淌出一曲令人感慨悲喜交加的故事,后又演繹成至今常演不衰的著名戲劇——《桑園會》。
????蔡河自原武城縣治(今老城鎮)衛運河西向西流,流經羅馬莊、東西王莊、于姑娘屯及五行杖村,通河北省清河縣黃潞河,亦稱清涼江(古黃河北流),寬約里許,后因蔡河水勢小形成沙河。至今,蔡河舊跡依稀可見。河道早已干涸,百姓們在河道里種植農桑。
????武城古跡秋胡墓,即在羅馬莊村東300米、宋莊正北250米的蔡河道內,封土1.5米,占地30平方米,原有秋胡墓碑一通,1985年失蹤。今日,雖然古老的蔡河已干涸,秋胡墓舊跡已模糊,但秋胡戲妻的歷史故事武城人仍然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傳統京居《桑園會》即據秋胡回武城探親,路經桑園戲妻的歷史故事編撰而成。該劇頗富有戲劇性、觀賞性,至今常演不衰。
????明《嘉靖武城縣志》記載:“周,魯秋胡子,娶妻五日,往仕于陳?(今河南陳州),五年乃歸。未至家,見道旁采桑婦人,悅而挑之曰‘力田不如逢少年,力桑不如見國卿。’以金不受,歸家,奉其金遺母。婦至,則向采桑者也,婦曰:‘去親五年及還當見親戚,今乃悅道旁婦人,而下子之裝以與之,是忘母不孝也,妾不忍見不孝之人。?’遂投(蔡)河而死……”
????據地方志等歷史資料記載,魯國武城人秋胡幼年喪父,靠寡母撫養成人,15歲取妻羅梅英。婚后外出又學,求取功名。后到了當時的陳國(今河南淮陽市),5年后做了光祿寺大夫,因思念老母妻室回武城探親。騎馬來到家鄉蔡河附近(今老城鎮運河西宋莊附近),見桑園一美婦人采桑,好似妻子羅梅英,又怕認錯,便戲之試探。謊稱秋胡在外已死,他作為秋胡朋友前來告知,又遺金一錠,要娶其為妻。梅英悲痛至極,憤然歸家。秋胡至家。羅梅英認出調戲者竟是自己日思夜想的丈夫,自覺羞愧難當,怒責秋胡,氣憤之下東奔投蔡河自盡。
????歷代文人墨客到武城多為此大發感慨。武城地方志記載中有許多懷念秋胡戲妻的詩詞:有晉代文人傅奕作的四言長詩《秋胡行》、傅元作的五言長詩《秋胡行》、宋代顏延之作的《秋胡妻詩五言古九首》、王融作的《秋胡妻詩五言古七首》以及清代武城教諭董夢曾作的?《過秋胡妻墓》等。清代詩人宋祖昱作《蔡河》詩曰:“陌上相逢怨已深,蔡河終古碧沉沉。黃金未許通君意,白水翻能鑒女心。?”
????秋胡戲妻引發的悲劇故事被后來西漢的經濟學家、文學家劉向收錄到《烈女傳》。元代戲劇家石君寶將該歷史故事改編為雜劇《魯大夫秋胡戲妻》,將故事由原來的愛情悲劇改為倫理喜劇。原故事女主人無名字,僅是“秋胡潔婦”,元雜劇中有了“羅梅英”之名。改秋胡新婚3日被勾去當兵,離家5年改為10年。
????原雜劇?《秋胡戲妻》共4折,將悲劇改編為大團圓結局,雖不符合原歷史故事減弱了戲劇效果,卻適應了觀眾的期望心理,適應觀眾傳統的審美觀。
????該劇明顯頌揚梅英勤勞善良貞烈守節、保持儒家傳統觀念的德行,成功地塑造了我國古代女性的光輝形象。
????清代改《桑園會》為京劇,并把夫妻離別時間延長為20年,使夫妻不相識更合情理。還把正旦羅梅英的名字改為羅敷,羅敷本是樂府民歌中《陌上桑》里的主人公,她是中國美麗聰明的勞動婦女的形象,改梅英為羅敷使《桑園會》一劇更富有戲劇性、觀賞性,增強了感染力。成了久演不衰的優秀劇目。除梅蘭芳大師演此劇外,后來的京劇名家譚富英、王少樓、馬連良、張君秋、梁曉鸞等京劇藝術大師也演出此劇并灌制唱片。
????《桑園會》又名?《魯大夫秋胡戲妻》《馬蹄金》《辭楚歸魯》。此劇是老生、老旦、正旦(青衣)注重唱功的戲,多流水快板,老生(須生)唱得流轉如意、逸致飄然,正旦唱得婉轉悠揚、圓潤悅耳,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與欣賞價值。武城人愛看更愛演此劇,稱為“武城人演武城戲”。《桑園會》喜劇劇情詼諧幽默,深受觀眾喜愛。
????□韓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