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敕建之謎
人們會問,永樂皇帝朱棣為什么要在齊河修建定慧寺呢?要說清這個問題,我們不得不對其可能存在的原因進行條分縷析。
在600年歷史的長河中,流傳最廣的說法是“補賞說”或“獎勵說”。即補賞和獎勵原龍光寺住持呂智壽。呂智壽,字松巖,法號智壽。此人來自當時的北平府宛平縣時雍坊村。一說是他跟隨父母一塊來山東謀生,落籍齊河,然后出家為僧。姚廣孝在指揮濟南戰(zhàn)役時住在龍光寺,開始與呂智壽認識,并覺得二人情投意合,然后收為自己的門徒。一說是智壽和尚遁入佛門是在北平的萬壽山,當時那里的住持就是姚廣孝。如果這后說確切的話,呂智壽來齊河的舉動應是姚廣孝的有意安排。
雖然這兩段史料有出入,但呂智壽為朱棣募得六郡5000新兵確是個不爭的事實。然后呂智壽又跟隨朱棣的靖難大軍轉戰(zhàn)南北,并幫助朱棣登上皇帝寶座。朱棣靖難成功后,黃袍加身后的他也不忘對其追隨者加官進爵。此時的呂智壽,不要官位,要繼續(xù)出家當和尚。朱棣對這兩位佛門朋友的舉動很感動,當然要設法滿足他們的所有要求。
事也湊巧,就在靖難之役的濟南戰(zhàn)役失敗后,呂智壽也跟著朱棣回到了北平。齊河地方官在山東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督促下,對呂智壽呆過的龍光寺進行鏟除。當了皇帝的朱棣知道龍光寺被毀后,一是下令地方官原地予以重建;二是以皇家的名義建造新寺,賜名“定慧寺”。所以說,朱棣敕建定慧寺,即是對呂智壽的補賞,也是對他的嘉獎,這自然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邏輯。所以,600余年來,不管口頭的還是文字的記載,多持這種觀點。
但“補賞說”和“獎勵說”不能真正服人。因為,后來的呂智壽并未在定慧寺真正當他的住持,而是仍在朱棣的皇宮中為皇家服務。這在趙瑞晉《僧錄司左講經智壽禪師傳》中說的很詳細。這說明呂智壽的活動并不在定慧寺,住持定慧寺的和尚另有其人,他是寶剎落成時,朱棣在敕賜匾額“定慧寺”的同時,并委派一位名叫“能仁”的僧人前來主持寺政。所以,“補賞說”與“獎賞說”只能是事物的表面現象。
超度濟南、東昌(今聊城)兩大戰(zhàn)役亡靈說較為可靠。朱棣敕建定慧寺的原因應是多方面的。從佛家禪理的角度分析,敕建該寺應該與超度靖難中濟南戰(zhàn)役和東昌戰(zhàn)役的亡靈有關。朱棣是多信仰論者,不僅信仰儒家學說,也信道教和佛教。在他奪取政權后,曾派呂智壽到白溝河等五處靖難戰(zhàn)場所在地做法事,目的是為超度在戰(zhàn)爭中為自己實現登基理想而犧牲的將領和兵士。
這種做法當然也應適用于濟南戰(zhàn)役和東昌戰(zhàn)役。濟南戰(zhàn)役中,朱棣被騙入城門中,險些被城門上墮下的暗器奪命,他的將士傷亡較大。后來的東昌戰(zhàn)役,又是要命的一役,不僅大將張玉獻身于此,自己若不是次子朱高煦拼死相救,幾乎也已成為戰(zhàn)魂。所以,報答那些為自己爭得皇位而獻身的將士們,始終是朱棣的夙愿之一。在齊河修建定慧寺,讓濟南、東昌兩大戰(zhàn)役中犧牲的戰(zhàn)友們的靈魂有一個安放的地方,應該是朱棣敕建定慧寺的原因之一。
監(jiān)視和教化齊魯之鄉(xiāng),應是朱棣敕建定慧寺的深層次政治原因。朱棣對齊魯大地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在靖難之役中對他這位篡逆者武裝抵抗的強烈程度,總是心有余悸。濟南戰(zhàn)役中燕軍遭到鐵鉉、盛勇的頑強抵抗,不得不敗退回北平休整。次年,不甘心失敗的他,在東昌戰(zhàn)役中,再次遭到山東人的拼死抵抗,不僅失去了最心愛的將領張玉,而且差一點丟掉自己的性命。他知道,在這片深受孔孟之道影響的土地上,他已殺人無數,當然更害怕已受到極刑的鐵鉉的余孽再起,從而擾亂自己的統治。
在齊河興建定慧寺,讓姚廣孝和呂智壽選拔忠實可靠的出家人為其把守山東門戶,一方面用佛家教義影響山東士民,一方面監(jiān)視和鎮(zhèn)壓可能出現的鬧事活動。這應是朱棣敕建定慧寺的最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