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區二屯鎮的第三店(原叫第三屯)一帶,是北朝高氏家族墓地的組成部分,西面與景縣的高氏墓群相連。
自清代康熙年間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這里先后發現北魏、北齊高氏墓志、墓碑6件。其中,康熙、乾隆年間出土的高植、高湛的墓志已經遺失;嘉慶、光緒年間出土的高貞、高慶的墓碑雖然殘破,總算幸存了下來。1969年,又在胡官營村出土北魏高道悅夫婦墓志一盒2件。
清末與民國時期,人們將高植、高湛2盒墓志與高貞、高慶2幢墓碑合稱“德州四高碑”。隨著高道悅夫婦墓志的出土以及國家對它們文物價值的認定,現在的人們又將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的高貞、高慶2碑和高道悅墓志合稱“德州三高碑”。這幾座1400年前的古代碑刻,不管其歷史文物價值,還是書法藝術價值,都堪稱我國金石史上的瑰寶。
高植墓志>>發現最早的高氏碑刻
另據《中國人名大辭典》載:“高肇,后魏蓨人。字首文,文昭皇太后之兄,尚世宗姑高平公主。景明初,錄尚書事。”由此我們得知,高肇是魏孝文帝(元宏)的妻兄,也是魏孝文帝的姐夫,他既是魏宣武帝(元恪)的舅父,又是姑父。魏宣武帝和高植是表兄弟。因此,高植是元魏的外戚。
高植的墓志刻石,雖然已不存在,但其拓本,得以流傳后世。楊震方編著的《碑帖敘錄》記載:“高植墓志,清康熙時期在山東德州出土,旋為田雯所得,僅存上截殘石……此志應為神龜三年(520)刻成,但文中無神龜年號,而有葬于正光二年(521)十一月十六日等字,當刻于是年。正面刻楷書21行,每行約38字。雖稍有殘字,但字體精整,鋒穎猶新,具有北朝小楷之特征,為顏真卿所祖,有翻刻版。”由此可以得知,高植墓志不僅有拓本,還有翻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