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福 王先貞
乾隆晚年懺悔與行宮消失
??? 瀟灑風流的乾隆皇帝,由于窮奢極欲,將祖上幾代積累下來的巨額財富揮霍殆盡。卸任前后他有一段懺悔性的話語,他說:“朕臨御六十年,并無失德。惟六次南巡勞民傷財。將來皇帝(指嘉慶)如南巡而汝不加阻止,必無以對朕”。他的多次出巡就這樣被自己輕易否定了。
??? 正是受乾隆皇帝這段懺悔錄的影響,有許多學者推測德州行宮的消失應在乾隆當朝。他們認為:“也許正是因為乾隆的批評,或者是害怕為后人留下攻訐乾隆的把柄,還是因為始作俑者愛必達后來獲罪謫戍伊犁,反正這座耗資巨大的建筑群落,時間不久就神秘地消失了”。言外之意,德州行宮是乾隆下令拆除了,只是沒明確記載而已。
??? 但現有資料證明,乾隆“德州行宮”在乾隆當朝甚至嘉慶一朝是沒有被拆除的。這有2段史料為證:其一,史籍載有嘉慶十三年(1812)曾經維修過行宮的記錄;其二,嘉慶皇帝曾于嘉慶十九年(1814)八月初四日下令可將德州行宮臨時改作漕米倉廒。嘉慶皇帝發布這段上諭后僅6年就駕崩了,也沒有說過要拆除德州行宮的話。但民國二十四年(1935)纂修《德縣志》說,“(德州行宮)今已廢圮。遺跡久湮”。從過去維修記錄的時間段分析,行宮隔30年不大修一次是不行的,所以嘉慶十三年(1812)以后的30年,也即道光二十二年(1842)左右,正是鴉片戰爭剛剛結束,大清王朝又是割地,又是賠款,根本沒有能力來維修德州行宮了。因此,將乾隆“德州行宮”的消失時間定在道光二十年(1840)至宣統三年(1911)的70余年間較為合適。至于那些破磚爛瓦類的遺物是如何被清理掉的,目前仍不清楚。
??? 德州民間關于乾隆“德州行宮”的消失流傳有3種說法。一是道光年間經營芙蓉膏(大煙丸) 的白家大煙館掌柜白展眉,在濟南賒來60公斤大煙土,因經營不善還不上貨款,在濟南府官員的撮合下,將已是殘垣斷壁的德州行宮抵給了濟南的鴉片商人。鴉片商人將行宮拆除后,將木料運往濟南倒賣。這批木料最后用來修建了大明湖北岸的北極閣;第二種說法是,咸豐五年(1855),僧格林沁鎮壓捻軍時,所率軍隊到處奸淫搶掠,激起城北長莊百姓的反抗。因清軍與德州老百姓的矛盾激化,僧格林沁揚言要屠德州城。世居南關街的石云倬大將軍的后人,為報祖父石云倬的被殺之仇,偷偷放火將德州行宮燒掉,并將未燒完的木料磚石運到城墻上,用作滾木礌石以對抗僧家軍;第三種說法是,捻軍打到德州時,先是搶奪行宮內的糧食,后放火將德州行宮燒掉。究竟哪種說法符合歷史事實,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探討。
留給今人的諸多思考
??? 乾隆“德州行宮”是封建皇權政治的產物,它的修建與消失留給后人不盡的思考。首先,行宮是皇權產物,即使平時閑置,也不允許改作它用,其被廢棄的結局應該說命中注定。如果當時能夠跳出皇權政治的束縛,及時將它改作館驛或書院,甚至衙門或倉廒,也許其在歷史上存在的時間會長些。其次,乾隆“德州行宮”的修建,使乾隆皇帝成為了既做婊子又樹牌坊的偽君子。口頭上他說事先不知道,可后來住進去又是那樣的坦然與從容,甚至擅自修建者也得到了加官晉爵。再次,如此勞民傷財的出巡和大興土木,可乾隆皇帝直到晚年才反省,實在是太遲了。
??? 總之,乾隆“德州行宮”的修建,是封建社會盛世經濟強大繁榮的重要表現,也彰顯著明清時期德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具有的交通優勢。它的消失向我們昭示這樣一個道理:即使盛世也不應該大興樓堂館所,應該將資金更多地投向具有造血功能的科研、教育、衛生、水利、交通等基本建設上,著眼于提高民族素質和國家創造財富的能力,才能保證國家的持續發展和持續繁榮。否則,樓堂館所一類的設施,必將成為國力衰敗的加速器,最終變成一堆堆無人問津的瓦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