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澀民謠唱齊老
提起“三年困難時期”,老人們無不搖頭嘆息,那場天災人禍成了新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噩夢。《陵縣志》記載,1961年大澇,水深數尺,村民餓死很多……
然而,當時的齊老莊卻像烏云籠罩下的一顆明星,不但自己生活無憂,還為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談起那幾年一輛輛大車去交豐收糧的情景,老人們都說“哈,那場面!”
有一份1962年的資料記錄到:三年中全村不但不要應得的“統銷糧”,而且還向國家支援糧食三十萬余斤,棉花五萬余斤。這段時期多數村子人口下降,而齊老莊人口數從1954年的517口躍升到1962年的660口。
不僅如此,那時候周圍集市上賣余糧的多半是齊老莊人,有段民謠集中反映了當時的狀況:“糧食貴如金,村村餓死人,集上賣糧者,多是齊老人。有友來靠友,有親來投親,討飯拾荒來活命,不忘齊老救命恩。”
苦澀的民謠道出了民聲世情。據村里老人們講,那幾年來討飯的人不斷溜,來拾荒、捯地瓜的人到處都是,晚上就留宿村里,有的就在地里搭窩棚。有民謠唱到:“齊老地瓜真夠大呀,一塊就能撐死仨!來人少嘍搬不動呀,干娘就叫你住下;夜里起來啃幾口,哎呀呀,俺怎么睡在瓜里頭啦!”
你再聽:“上北來到齊老家,捯塊地瓜餓不煞。搭個窩棚比家好,夢見磕頭過年啦!”這段民謠今天聽來像反語一樣刺痛我們。能吃上東西,餓不死,就比在家過年還高興嗎?那磕頭的夢境,是點頭哈腰捯地瓜的條件反射呀!
國難當頭,凸顯中流砥柱。齊懷英(1911年-1975年)時任齊老莊黨支部書記,他忍辱負重,抵制極左風氣,團結干群迎難而上,常因政治壓力委屈而泣,被鄉人比做“劉備”。齊書聲(1920年-1992年)時任大隊長,人送雅號“掌柜”。他帶領群眾因地制宜,科學管理,曾因反對“一刀切”的生產命令被“拔白旗”、游街示眾……
齊老莊人戰勝災害、救濟一方的事跡,隨著民謠一直傳唱到今天,這是非常耐人尋味的。
日月增輝,風光勝舊。齊老莊那一幀幀風俗畫就是中國農村的歷史縮影,如今蒸蒸日上的新農村建設,又像磁石一樣凝聚起人們更美好的夢想!□齊寶江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