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禹樓
??? 根據資料記載,在大金國泰和二年(1202),禹城縣城西黎吉寨村永吉寺主持請高級工匠鑄了一口大鐵鐘,高6尺左右、腰圍近14尺、重4000多斤。是永吉寺的鎮寺之寶。
??? 明朝前期,朝廷對農民等低下階層的政策相對寬松,加上風調雨順,真是年年豐收,牛壯羊肥,經濟發展很快,人們生活富足,國庫充裕,有能力搞基本建設。禹城縣就是這一時期把土城改造成三合土夯實、青磚墻面、石灰嵌縫的城墻,還修建了磚垛口,四門之上修了高大雄偉的門樓。城內的縣衙門、文廟、武廟、城隍廟及戲樓、興云寺、法云寺、街道、商鋪、居民點……新建的新建,重修的重修,縣城煥然一新。
??? 到了萬歷初年,不知從什么地方來了一位云游道人,在禹城縣城這里看看,那里轉轉,見到幾位老人在大樹下乘涼聊天,他也坐下聊起來。他說:“你們禹城縣城修建得很好,僅比濟南府的城墻少3個垛口,可是還缺兩樣東西,如果再在城墻的東南角修建魁星樓、在文廟以東建座大鐘樓掛上大鐘,整個縣城就是一個大的風水寶地。 ”一位老人想問問為什么時,云游道人已經不見了。
??? 縣太爺聽了這件事馬上召集幕賓、師爺商量,決定先修魁星樓,鐘樓的事先讓一批人找人制造大鐘、一批人做修建鐘樓的準備。魁星樓很快修建完成,鐘樓也修建了六尺高、一丈二尺見方的平臺,等有了鐘再根據鐘的大小在平臺上修建鐘樓。
??? 負責制造大鐘的人,找了兩個多月也沒有見著會造鐘的人,經人指點到黎吉寨永吉寺詢問制造大鐘人的下落。永吉寺主持說:“這是300多年以前的事了,我怎么知道? ”管事的人覺得有理,不過完不成上司交代的事情也不好交差!就動了永吉寺這口大鐘念頭,他軟硬兼施逼迫主持答應把大鐘遷往縣城。
??? 在運送大鐘去縣城的時候,因為鐘體太大,且非常重,他們想盡千方百計,使用了各種運輸工具也沒有辦法運往縣城。正愁著難以交差之時,一個夜晚突然傾盆大雨,平地水深八尺,那口大鐘神奇般地被水沖翻,底朝天飄走了。
??? 天明以后,人們與平常一樣,該干什么干什么,跟什么都沒發生一樣,更不知有風、雨、洪水什么的,只有東街細心的人發現平臺上多了一口大鐘,馬上去縣衙門送信。縣太爺讓人找來昨晚在東門值勤的士兵,士兵們都說:“半夜里打盹兒做了一個夢,天上彤云密布,立刻就下起了瓢潑大雨,不多時洪水淹沒了房頂,見一口大鐘飄飄悠悠地被沖到平臺附近,一個道士打扮的人一提鐘頂掛頭,大鐘就上了平臺。 ”夢醒后士兵就換班回家睡覺了。這時,去黎吉寨的人飛馬來報說:黎吉寨永吉寺的大鐘昨天還好好的,今天就沒有了,不知讓什么人偷去了?縣太爺一聽,馬上順轎去平臺查看。見大鐘上的銘文有黎吉寨永吉寺的字樣,經過黎吉寨來人驗證,確認這口大鐘就是黎吉寨永吉寺那口大鐘。
??? 縣官回衙以后,馬上召集全體人員說:我們禹城縣是神靈保護、仙人相助,今天午時三刻,在平臺舉行盛大祭祀活動,感謝神靈、仙人的幫助,把大鐘送到平臺,讓我們修建鐘樓有了保證。要多買鞭炮、焰火,多請紙、香,辦得越隆重越好。
??? 時間不長,在平臺上一座磚木結構的六道拱門,六角飛檐,琉璃碧瓦的六角鐘樓建設完成,取名“泰禹樓”,大鐘也成為泰禹鐘。從此,禹城人民過上了太平日子。在萬歷三十五年(1607)南街“工科給事中劉中立”為國有功,皇上恩準,在南街建造木制“劉氏牌坊”。這一建筑也成為禹城縣城的靚麗風景。很可惜,曾經輝煌過的優秀建筑群現在都蕩然無存了……
??? □賀書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