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抗日愛國將領宋哲元,是一名錚錚鐵骨的北方漢子,同時也有著一副鐵骨柔腸。
為母鐫杖
“七七事變”時,宋哲元正在老家樂陵掃墓。 “七七事變”發生后,趙登禹親赴樂陵請宋哲元親臨指揮,宋哲元于是趕赴北京,但他在天津的母親卻陷入日軍包圍之中。宋哲元侍母至孝,未及時將母親從天津轉移出來,為此,他一直不能饒恕自己。
后宋哲元至四川灌縣時,喜得一墨竹,親自鐫刻成杖,其日記中曾記五律一首記載此事:前歲辭親日,中原板蕩秋。故輕離老母,無奈賦同仇。但愿常服侍,羞看此杖頭。待兒歸去后,時伴我娘游。
下面落款僅落 “濕”字,宋哲元乳名單字即為 “濕”。從得到兒子所贈拐杖,宋母就不吃東西,經常說, “我再也看不見他了。”不久,宋母離開了人世。
收養義子
1933年3月,日寇占領喜峰口西側兩個陣地,企圖對主峰形成迂回包圍。宋哲元決心把鬼子趕下山去,籌劃出一個出奇制勝、靜夜襲營的方案。他挑選了500名士兵組成大刀隊,臨戰,宋哲元親赴陣前送行。宋哲元為大刀隊長舀了一碗酒,隊長一口飲盡烈酒,將碗摔碎,他又走到盛滿銀元的草筐前抓取了一大把銀元——那是給敢死隊的獎勵,如果他們不死,回來憑這些銀元可以買上幾畝地,度過后半生。
這時,有個大額頭、方嘴唇的戰士走到宋哲元前 “撲通”跪了下來。宋哲元冷峻如鐵:“男兒膝下有黃金,為何下跪?”士兵含淚作答: “小人名叫侯萬山,只因家有一個臨產之妻,如果我壯烈了,孤兒寡母能得軍長體恤,我也就死而瞑目了。”宋哲元盯著侯萬山看了一會兒,驀然轉臉作獅子吼:“軍務處!”軍務處長高聲答“到”,宋哲元說: “把侯萬山的話記下來,也把大刀隊全體官兵的要求記下來。”說完,他面對500名壯士,輕輕地講了一句: “你們放心去吧。”之后,他莊重立定緩緩把手掌舉向帽檐……
喜峰口戰役,侯萬山犧牲在長城腳下的羅文峪中。目擊者說,他一人砍死7個鬼子,直到軍刀卷刃……
遵照諾言,宋哲元對烈士遺愿一一妥作安排。他派人到侯萬山老家,接來烈士的妻子和一對剛剛出世的雙胞胎,把他們安置在自己家里,還請來兩個奶媽哺育嬰兒。他對部下鄭重交待:侯萬山的孩子就是二十九軍的孩子,就是我宋哲元的孩子。這兩個孩子一個叫做宋記峰,一個叫宋記峪,作為對喜峰口戰役和羅文峪的紀念。
18歲后,兩兄弟遂改回侯姓。
□王德強王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