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陵互易及社會影響
“德陵互易”事件的過程
上朔到六百多年以前,今天的“德州”叫“陵縣”,今天的“陵縣”叫作“德州”。當時兩地的名稱為什么要換,又是怎樣變換的呢?乾隆《德州志》在“辨誤析疑”中專門列有 “德陵互易”一條:“今之德州,昔之所謂將陵縣、所謂陵州也。今之陵縣,昔之所謂德州、所謂安德縣也。 ”
對于德州與陵縣的名稱互換,乾隆《德州志》還列舉了“德陵互易”的4次過程。第一次變化在元代,升“將陵縣”為州,名“陵州”。第二次變化在明洪武初年,將“陵州”降格為縣,稱“陵縣”,這時候陵縣還是在今天的德州。第三次變化在洪武七年 (1374),升“陵縣”為州,名“德州”,同時廢安德縣,這時候的“德州”,就是今天的德州了。第四次變化在洪武十三年(1380),于安德廢縣復立縣,名“陵縣”,這就是今天陵縣名稱的開始。至此,德州與陵縣實現了名稱互換,史稱“德陵互易”或“陵德互易”。
“德陵互易”的社會背景
“德陵互易”表面看來只是名稱互換,事實上是德州區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西移的結果。為什么區域政治中心會向西轉移呢,主要因素還是今德州所具有的水陸交通優勢所致。隋代大運河的開挖,為這種轉移已經提供了條件,但長時間沒有實施,原因在于隋唐的國家政治中心不在北京,而在洛陽和西安一帶,德州并不接近首都,交通優勢似乎還不太明顯。金代興起之后,女真人統治了淮河以北地區,定都于北京,德州的交通優勢劇增。金代開始在德州設倉,用來存儲京城和軍隊所用的糧食。有了糧倉,就需要有軍隊把守,德州運河附近就形成有糧倉和護衛糧倉的駐軍。元代統一中原后,仍將北京定為國都,德州作為京城的南大門,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元統治者將運河取直,挖通山東境內的臨清到濟寧之間的運河河道,使京杭大運河真正成為貫穿中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同時,元統治者升將陵縣為州,并定名為陵州。
明王朝建立后,雖然國都設在南京,但要實現對北方的有效統治與控制,也必須以南北貫通的大運河作為南北物資交流的重要通道。明太祖朱元璋,曾從精簡機構的目的出發,將“陵州”降為縣,稱陵縣??蓻]有幾年的時間,他就意識到德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為了方便對交通動脈的管理,又重新將這里的縣升為州。靖難之役后,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德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可以說得到極度強化,隨之帶來的是朝廷一系列發展德州的政策措施,也使德州經濟文化從此迅速走向繁榮。清沿明制,繼續以北京作為國家的首都,德州的交通優勢一直保留了下來。
德州由縣改州并使其政治地位得到強化,是由本身所具有的交通優勢所決定的。國家定都北京后,大部分國土都在南方,尤其是國家的經濟重心仍在長江以南地區,京都以及整個封建國家機器所需的糧食、布匹等都需要南方供給。德州號稱“九達天衢”,交通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都北京的各個王朝,為了更好地管理國家,又會進一步完善各種交通設施,德州的交通條件也不斷得到提升和改善。
“德陵互易”產生的影響
“德陵互易”事件對兩地的經濟文化以及社會事業產生了重大影響。州在封建時代的地方政權設置中,是高于縣的一級行政機構。元代以前,德州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時期在陵縣。州和縣雖然只有一級之差,但在資源調配和信息利用上的權力差別很大,因州府比縣衙更接近封建朝廷,也就更易于組織區域內資源配置。
“德陵互易”使德州的經濟文化和社會事業的發展速度加快,同時也相對減緩了陵縣經濟文化的發展步伐。德州成為州治所在地后,占據了政治與信息優勢,加之運河和陸路的交通優勢,搶先贏得發展機遇。明永樂時期,德州已躋身于全國32個著名商業城市中,橋口街、北廠、留智廟、桑園鎮的集市貿易也很活躍。無數的客人要在德州住宿和進餐,甚至購物消費,無形中刺激了德州的飲食服務業,除官方的水旱驛站外,私人客棧和街頭小吃也應運而生。
商業的發展,也促進了農業種植結構的變化,城廂近郊很多地塊從耕種糧食改作種植蔬菜、果品,以滿足日益增加的城市居民和過往客人的生活所需。而那些離城較遠的鄉鎮將糧田改作經濟作物的棉花和花生,其收入比種糧食成倍提高,但與果疏相比還是差得很遠。而遠離運河與州城的陵縣一帶,農業的商品化程度相對減弱,農民收入會大幅度降低,這就使得德陵兩地經濟的發展進一步出現不平衡。
在經濟中心西移的同時,德州區域文化中心也跟著西移,這就使得陵縣的文化事業出現相對落后的局面。清代德州州學和衛學的名額合起來為60人,而陵縣縣學的名額才20人,同時德州書院的數量為3處,而陵縣僅為1處。
明清以來德州城廂科第蟬聯,詩人和文化學者不斷涌現,成為魯西北冀東南一帶名符其實的文化高地。而陵縣以及陵縣以東的臨邑、德平等縣,在明代前期,文化落后的局面不甚明顯。但在明代后期,尤其是整個清代,德州以東各縣的文化呈現明顯落后的局面,甚至臨邑縣在清代考取的進士數為零。
社會發展到21世紀,當信息技術、交通工具都很發達的今天,現代科學技術又從時空上縮短了德陵兩地間的距離。陵縣當政者們也意識到機會的來臨,迅速抓住機會,在德州乘勢東進的同時,陵縣及時做出西接的戰略,試圖在有限的幾十公里的距離內實現城市對接,六百年前因“德陵互易”帶來的不利影響也將徹底消除。
□本報特約撰稿人 張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