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德縣縣委全體委員合影。
滄南地委慶祝新中國誕生。
?? 德州之名源于漢,1912年改名為德縣,當時的德縣包括9個區(qū):城廂區(qū)、連城區(qū)、將陵區(qū)、繹幕區(qū)、屯氏區(qū)、龍?zhí)秴^(qū)、臨齊區(qū)、厭次區(qū)和安德區(qū),共有31鎮(zhèn)229鄉(xiāng)85街765個村莊。其中城廂區(qū)包括10鎮(zhèn),85條街道。每個區(qū)設區(qū)長一名。
??? 1937年10月,日軍侵占德縣后,將城廂區(qū)劃成8個鎮(zhèn)。
??? 1946年6月解放,定名為德州市,張應舉為德州市民主政府市長。這時候的德州市,轄區(qū)僅僅為城廂區(qū)的8個鎮(zhèn)。 7月2日,德州市民主政府將城區(qū)四周2.5公里地內(nèi)的25個村莊劃歸市管轄,同時重新劃分了街區(qū),原來的8個鎮(zhèn)劃分為4個區(qū)。 1948年,渤海區(qū)派張持平來德州任市委書記兼市長。 1950年3月,德州市合并到德縣,稱德縣城關區(qū)。第一任區(qū)委書記劉子光。 1951年3月,經(jīng)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恢復德州市建制,行政區(qū)劃為5個鎮(zhèn),張國中為市委書記。
??? 源于民國初年的德縣變化頻繁。自德州市劃分出去后,1952年6月,德縣、陵縣合并稱德縣,縣城在今天的陵縣城,共劃為11個區(qū),轄929個村。 1956年的時候,德平縣撤銷,所轄區(qū)域劃歸德縣,這個時期的德縣,所轄面積達到歷史最高峰,轄1180個村。1958年12月15日,德縣、平原縣合并稱平原縣,德縣的德陵、滋鎮(zhèn)、土橋、鄭家寨、邊臨鎮(zhèn)、徽王莊、東堂、宋家等9個人民公社劃歸平原縣。 1961年7月,恢復德縣建置,原德縣劃入平原的9個人民公社劃出。 10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德縣復稱陵縣,德縣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
??? 德州專區(qū)成立時間比較晚。1950年5月1日,根據(jù)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于統(tǒng)一國家財政經(jīng)濟工作及省人民政府組織通則,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決定撤銷渤海區(qū)建制,將濼北專區(qū)與滄南專區(qū)合并,建立德州專區(qū)。德州專區(qū)轄德縣、陵縣、平原、德平、商河、齊河、禹城、寧津、樂陵、慶云、臨邑、濟陽、吳橋、東光、南皮、鹽山16個縣。與此同時,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建立了中共德州地方委員會和德州專員公署,第一任地委書記袁成隆任,專員王道和。
??? 1952年12月,經(jīng)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準,德州專區(qū)所轄的慶云、寧津、東光、南皮、吳橋和鹽山等縣劃歸河北省的滄州專區(qū);原屬河北省的武城、恩縣和夏津等縣劃歸德州專區(qū)。至此,中共德州地委轄德州市、德縣、平原、禹城、夏津、武城、恩縣、齊河、樂陵、臨邑、德平、商河和濟陽等13個縣(市)委。德州機關駐德州市。
??? 1956年3月15日,德州專區(qū)撤銷,樂陵、商河、臨邑、濟陽劃歸惠民專區(qū),夏津、武城、陵縣、平原、禹城、齊河和德州市劃歸聊城專區(qū),同時,撤銷德平縣,分別劃歸臨邑、德縣和商河管轄,撤銷恩縣,分別劃歸平原、武城和夏津管轄。 1961年7月德州專區(qū)恢復,原劃歸聊城、惠民兩地的11個縣市重新劃回,地委、專署于7月1日起在德州辦公。
□本報特約撰稿人 王德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