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縣志》載“繁露堂,在今縣政府即舊督糧道署東園內,化龍池北。 ”《金志》也有“戶部主事桐城阮自華詠繁露堂詩,當年勝景概可想見”的記載,因此可以說澄碧園建于金或金以前。但德州磚城建于明初,澄碧園坐落于德州城東南角,說它始建于“明正統十四年(1449)前后”的記載也是有據可查的。
??? 澄碧園是明朝戶部分司署、清代督糧道署官員們的游憩之所。在原民國時德縣政府東側,現市檢察院以東、新湖北路以西的地方。
優雅的澄碧園
??? 澄碧園占地四余畝,南北長而東西較窄,呈狹長形。它坐北面南,園門里綠蔭甬道至橫穿東西的橫廓,橫廓的西頭與西長廊相接,丁字形的幽長連廊,將園子分成了南北兩片。
??? 南片老槐垂柳、蒼郁松柏,順西長廊北行,可見荷花池和澄碧堂。清代詩人張慶浩有詩云:“陰陰喬木森千章,野花雜蒔紛幽香。園中首辟澄心堂,空庭積翠生清涼”。
??? 荷花池俗稱化龍池,曲折逶迤的池中,有一古樸典雅的亭子,名曰伊亭,有紅橋三折將伊亭和澄心堂連接。池中可泛舟觀魚躍,步紅橋可踟躕聞蟬聲,登上平津館,回望煙云縹緲中的伊亭,恍若仙境。
??? 澄碧園地處德州東南角,與威嚴壯觀的城墻融為一體,城墻角上的雁塔與澄碧園遙相呼應,為其增光添彩。
??? 登上雁塔,俯瞰澄碧園,更是一種美的享受。沿城墻的南門東街,西可見道厫古建筑群,略向東便是戶部分司署衙門古建筑群。特別是道署轅門外,金碧輝煌的三座牌樓,它們成丁字形分立于衙門外。迎門的曰軍國重寄坊,東西均為跨街牌坊,東曰司計轉漕坊,西曰持籌積貯坊。
吟詩作賦佳所
??? 來往于德州的文人墨客無不來此吟詩作賦。
??? 繁露堂的小院內清幽雅靜,置身于此,塵念俱消。嘉慶年間,任督糧道的孫星衍,將其改為平津館。院內建有正房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兩廂房的南山用一道花墻連接,中間月亮門的門楣上,鑲嵌著錢詠的隸書“平津館”三字,門東有《平津館記》刻石。
??? 《平津館記》是嘉慶十一年(1806)五月由孫星衍撰文,錢泳書寫的一塊記銘碑。題額為陰刻篆書“平津館記”,碑文有隸書12行,186字,落款為“庚午歲重九日五松居士(孫星衍)補題”。其《平津館叢書》也是在這里完成的。
??? 乾隆年間,詩人曹錫寶游覽澄碧園后,寫出《澄碧園十二詠》一詩:“笠瓢春曉,伊亭柳浪,長廊塔影,射圃槐蔭,壑舟聽雨,曲沼荷風,方橋蛙鼓,滄浪夕照,平臺秋月,小艇漁竿,東籬花午,環戀積雪。 ”
??? 隨著清末運河漕運停止,澄碧園逐漸敗落了,至民國、日偽時期多數建筑已倒塌。今日澄碧園昔日的勝景已不復存在,留給后人的,只是往事的沉淀和美好的回憶。
??? □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