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腐是中國的傳統食品,味美而養生。相傳,在公元前164年,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在八公山上燒藥煉丹時,偶而以石膏點豆汁而發明了豆腐。
吃豆腐成了一種文化
??? 兩千多年來,由于豆腐制作工藝不斷發展,豆腐種類和品種日益繁多,豆腐菜肴日益豐富,以及人們對豆腐營養價值的認同和追求,以豆腐獨特的品味、豐富的營養,歷史的淵源等為基礎,由飲食滲透到了人們的精神領域,從而形成了一種豆腐文化。
??? 豆腐在我國大體分為南、北兩種。主要區別在于點石膏 (或點鹵水)量的多少,南豆腐用石膏較少,而質地細嫩、松軟,水分含量在90%左右;北豆腐用石膏略多,質地比南豆腐老、較硬,水分含量在85—88%。
??? 德州是由運河文化而形成的歷史古城,諸多的習俗和傳統介于南北之間,或者攝取其精華為己所用。故在歷史的長河中,出現了諸多有德州特色的習俗和食品。撅腚豆腐,就是其中一例。
嫩而不散、抖而不倒
??? 何為 “撅腚豆腐”,就是只有撅起腚來,即彎腰90度才能吃到的豆腐。上世紀50年代左右,在德州的大街小巷,隨時都能看到賣撅腚豆腐的小販。這種豆腐的加工工藝與普通的德州豆腐幾乎一樣,只是在加工過程中手法精湛、細膩獨特,成品嫩而不散、細而不流、抖而不倒、顫而不坍。加之吃的姿勢,故得名撅腚豆腐。
??? 不知何時豆腐進入了德州,歷史資料僅可證明自明清以來,賣豆腐的商販就挑著擔子沿街叫賣了。
??? 清末民初,德州出現了專門賣撅腚豆腐的商販。但為數不多,只在車站街、南門外、二郎廟角等地。他們挑著擔子在人口聚集的地方叫賣,且多數有固定的攤位。當客戶來吃豆腐時,小販用銅板做的豆腐刀,在木盤子里輕輕的拉下一塊豆腐放在小木板上,豎向劃上三四刀、橫向劃一刀,然后根據客戶的需要和口味,加上調料。
??? 德州解放前后,賣豆腐的小販會挑著八根繩的擔子叫賣。擔子的前面是一個木支架,上面放著一個十幾厘米高的方形木盤子,盤子里裝的是新出鍋的熱豆腐,豆腐上蓋著一塊布。擔子的后面是一個小木箱子,里面放有韭菜花、甜醬、辣椒醬等調料外,還有幾塊寬10厘米、長20厘米左右的小木板,這些小木板多為棗紅色、表面光滑細膩。
??? 小販們賣的豆腐,就是普通的豆腐,軟嫩味美、潔白無瑕,微微的熱氣中飄著鹵香味,故它也叫熱豆腐或水豆腐。這種豆腐買回家可以做菜吃,也可以買上一盤,在他的挑子旁隨即吃掉。當然要想吃,就得撅起腚來了,故也叫撅腚豆腐。
消失的兩個原因
??? 為什么這么出名且誘人的德州名吃,時有時無,一直沒有形成市場呢?綜合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其一,加工工藝較復雜。它基本采用了南豆腐的加工工藝,卻是用鹽鹵點的而不是石膏,加之老師傅們的手藝不外傳,致使該工藝時至今日還沒見到繼承者。
??? 其二,銷售困難。當時,整個德州城不到五萬人,早點市場無法與現在相比,做一個撅腚豆腐,有時到中午還賣不完。而且,撅腚豆腐涼了就不好吃了,加溫又很困難,如果一旦剩下就得虧本。導致它名聲在外,市場上卻時有時無。
??? □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