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剛走進家門,就見床上放著兩個大大的衣服袋子,鼓鼓囊囊的?!鞍?!這么多的衣服怎么處理呀?還有沒摘標簽的呢!”大嫂正在收拾侄女的衣服,見我和小妹來了,拉開柜門讓我們看。柜子里的衣服滿滿當當,像個服裝店,春天的大衣、夏季的連衣裙、秋天的風衣、冬天的羽絨服,短款的新穎別致,長款的時尚漂亮。每一件,無論是新的、舊的,樣式與顏色都是搭配合理,相得益彰。
見此情景,一旁坐著的二嫂搭了話:“我們那時候穿的都是補丁衣服。夏天從地里干活回來,把穿著的小褂兒洗洗,曬干了接著穿上。衣服不但少,而且顏色也沒有這么多,千篇一律‘藍、白、灰’。就是這樣,那時買布做衣服都不是隨便買,國家都是憑布票供應。我結婚時買的衣服做的被子,湊了好幾家的布票才夠……”二嫂滔滔不絕地講述著當年的歷史。
正在這時,鄰家侄媳帶著孩子來了,一進門就聽見二嫂的話,笑呵呵地說:“二嬸兒,現在和過去可不能比了,如今社會發展了,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莫說補丁衣服,就是衣服褪了顏色都不穿了?!彼焓忠贿吿图埓鼉豪锏囊路贿呎f:“這不,快到孩子生日了,我給她買了幾件?!薄患奂t色的體恤、一條淺藍色的短裙、一條乳白色的連衣裙和一件碎花的防曬衣。
看著眼前這些色彩鮮艷、靚麗別致的衣服,聽著二嫂和侄媳的對話,我的思緒不由得飛回到以前。
那是1980年“六一”前夕,學校要舉行慶“六一”文藝表演聯歡會,邀請學生家長前來觀看。舞蹈老師要求我們這些小演員們穿得漂亮一點兒。我高興極了,興沖沖地跑回家翻遍了我所有的(其實就是幾件)衣服,可是沒有一件滿意的。于是我鼓起勇氣讓媽媽給我買一件新衣服??墒堑玫降幕卮饏s是,現在家里沒有富余錢買新衣服,買新衣服要去縣城,你爸爸又不在家沒辦法兒去。聽了媽媽的話我非常失望,大哭了一場。我想穿著漂亮衣服,像公主一樣在舞臺上翩翩起舞的愿望終究沒能實現。
在那個年代,大人們平時很少給孩子買衣服,大都是在過年的時候才能穿上新的。孩子們穿衣服也很節儉,一件衣服能穿好幾個孩子,妹妹拾姐姐的,弟弟拾哥哥的?!靶氯辏f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是那時人們穿衣的真實寫照。
一晃兒改革開放的春風已在神州大地吹了40年,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和改善。
想想小時候,看看現在,真覺得是在夢中一樣。改革開放使我國的服裝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設計風格上不斷推陳出新,千變萬化;顏色上豐富多彩,鮮艷明麗;款式上也由以前的保守、拘謹,變得自然大方,美觀時尚。服裝成了我們出入各種場合、參加各種活動很重要的裝飾品。衣服在現代人眼里承載著時代賦予它的更深的含義。
40年的改革開放慢慢地改變了我們許許多多的陳舊觀念,衣服不再只有御寒保暖的功能了,它是一個社會進步的象征;它是個人形象、氣質和修養的體現;它更是我們歷經改革開放40年,生活變化的一個縮影。
□王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