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榮
母親和偉大的祖國是同齡人。她們那代人以艱辛堅韌、勤奮勤儉哺育了我們今世生活的幸福與安寧。從貧窮落后到國強民富屹立世界巔峰,一步一步走來的艱辛如徐徐打開的畫卷,濃筆重彩描繪著新時代日新月異的發展足跡。
母親是姊妹五個中最小的一個,打小聰明伶俐心靈手巧,上的學自然比幾個姐姐多一些,要不是形勢所迫,也應該是大學畢業了。父親是兄妹六人中的大哥,1958年參軍,時時牽掛家中奶奶生活艱難,待生活稍微緩和之后,才買了那臺“蝴蝶”牌縫紉機,直到今天母親還用它縫縫補補。
記得小時候,母親幾乎不給我們姐弟三人買新衣服,總是買塊布,用粉筆比劃裁剪好之后,悠揚的縫紉機塔塔聲響起來,小半天的功夫,一件新衣服就穿在身上了。即使這樣,也不能保障每個孩子都有新衣服穿,常常是老大的衣服給老二,老二的衣服給老三,實在破舊不行了才做新的。
燈芯絨由于結實耐穿,在那個年代流行了好長時間,剛開始流行時,十多歲的妹妹非要一件碎花的上衣不可,在制藥廠上班的母親下班后連夜趕制出來。我們只看到新衣服合身艷麗,卻沒有看到母親熬紅的雙眼。
過年時節,母親會連著忙碌好幾天,大人的孩子的,有時還有親戚的。母親不僅會做單衣單褲,還會做程序繁瑣的半大棉大衣,樣式新穎美觀,與買的衣服相比毫不遜色。開始時興面包服時,我和妹妹也到了愛美的年齡,母親狠了狠心,用一個月的工資為我們姐妹倆分別買了大紅和粉紅兩件面包服。
1982年,人們的生活漸漸好起來,下海經商的潮流帶動了經濟快速復蘇,日用商品的多元化能夠滿足生活所需,人們想買什么樣的衣服都可以買到了。母親高興地說,以后逢年過節再也不用自己做新衣服了!特別是現在,足不出戶,在手機上就可以下訂單了,漂亮的顏色和款式不僅提升了人們的自信和素養,還裝飾了幸福的生活更加絢麗多彩。
母親做的衣服總是有一種特別的溫暖,即使歲月不斷更新也舍不得扔掉。結婚時,她親手為我縫制了一件偏襟錦緞紅嫁衣,二十五年的光陰了,一直靜靜地掛在衣櫥里,任回憶滿滿親情彌漫。
母親是一個閑不住的人,縫紉機是陪伴她幾十年的親密伙伴,也是一位默默無語的見證人,見證了如今新時代賜予家家戶戶的幸福安康、和順吉祥。在我們家,它還是最大的功臣,和1983年買的“金星”牌電視機一起,隨著時光的流逝和沉淀,訴說著那段熠熠閃亮的溫馨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