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
近日,慶云縣崔口鎮政府來了一名神秘群眾。“來到大廳后,我問他叫什么、哪個村的、來干啥,他都不說話。”崔口鎮黨委委員劉德森說,“他只是從口袋里掏出2萬元錢,放在桌子上,示意我們收下。”無緣無故將錢送到鎮政府,讓劉德森迷惑不已。
再三詢問之下,他開口說:“崔口大橋年份長了,危險,鄉親們來來回回不方便,我就想捐點錢讓政府修一下。先給你2萬元現金,剩下的1萬元我微信轉賬給你。”政府工作人員連忙問他姓名,“我姓溫,也不是想出名,就想做點力所能及的事。”話音未落,人便走出了辦事大廳。約一個小時后,他又匆匆趕回,將1萬元錢轉到劉德森微信上,便離開了。
經過崔口鎮工作人員多方打聽,得知捐款人名叫溫金猛,是崔東南村人。在村里人看來,溫金猛并不是什么富豪,自己開門市養家糊口。而就是這樣一個普通人,卻心里念著崔口鎮的父老鄉親。當記者到其家中進行采訪時,他直言:“這有啥好說的,就是想捐錢讓政府修修橋,大家走路也方便。”
在崔口鎮,像溫金猛一樣默默奉獻的人還有很多。今年1月份,河北疫情突然嚴重,由于崔口鎮緊鄰河北,防疫形勢嚴峻,村民劉崇榮當即捐贈20萬個醫用口罩;前程村配備的塑料垃圾桶因年久失修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壞,村民崔建主動捐贈了21個垃圾桶……一個個平凡人不平凡的舉動,形成了崔口鎮的好民風、好村風、好鄉風。
近年來,崔口鎮因時因勢,瞄準鄉村精神文明建設關鍵點,著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基層落地生根。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為著力點,在全鎮范圍內開展“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并積極組織“美麗鄉村”“美麗庭院”等參評工作。
為培育風清氣正的鄉村文化環境,崔口鎮大力整治農村婚喪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厚葬薄養等不良習俗。將弘揚孝道、尊老愛幼、扶殘助殘、和諧敦睦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有力營造了文明、有序的美麗鄉村創建氛圍。如今,在崔口鎮各村居,移風易俗成為群眾自覺行動,處處呈現風尚美、風俗美、風氣美的文明新氣象。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風林 通訊員 王潔令 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