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58個合作社 村集體收入全部突破10萬元
宋家鎮:黨建引領強村富民有實招
宋家鎮金穗豐家庭農場鳥瞰圖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張志寧通訊員田楠楠)日前,陵城區宋家鎮常麻村聯峰土地股份合作社舉行2022年分紅大會。
“每畝平均分了1730元,過兩天資金到位每畝還能分個一百五六,一畝地近1900元,自己種收入都沒這么高。”“澆水施肥啥也不用管,騰出時間來外出打工,一年還能多掙個五六萬。”分紅現場,村民競相說著加入合作社的好處。
如此熱鬧的分紅場景,在常麻村已經是第五次了。常麻村的土地都是分散經營,生產經營規模較小,效益不高。加之年輕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多為老人、婦女,很多土地得不到有效的管理,群眾想開展土地規模經營的想法迫切。2017年底,常麻村黨支部領辦了常麻村聯峰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規模化種植促農業增效、農民和村集體增收。截至目前,合作社入股土地已達400多畝,吸納社員38戶,入股率達到60%。幾年的持續優化,不僅村民入股率連年提升,分紅也
是持續攀升,僅2022年度,入社群眾每畝分紅近1900元。合作社成立以來,集體共實現增收12萬元。
在宋家鎮,像聯峰這樣由黨支部領辦創辦合作社共有58個。宋家鎮共有96個自然村,是農業大鎮,因為村莊多、小、散,加之沒有什么特色產業,增收渠道單一,村莊發展比較緩慢。針對這一現狀,2017年底,宋家鎮在常麻等10個村莊率先開展第一批“農村黨支部領辦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試點工作。發揮農村黨支部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將村民的土地集中連片,實行“耕種管收購銷”全鏈條式服務,因地制宜開展以小麥、玉米、大豆等傳統糧食作物為主的規模化農業生產經營,實現節本增效。“合作社以批發價購買農資,肥料每袋至少便宜10元,再加上種子、農藥、機械等費用,畝均可節約開支50元,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產量和收益。”常麻村合作社理事長常春水說。
為讓土地效益最大化,第一批試點合作社在產業增收文章上下足了功夫。宋家鎮黨委政府每年定期組織試點村理事長、成員外出學習好的經驗做法,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同時,積極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采用無人機、大型松土機、大型收割機等先進農業機械進行現代化農田管理。同時,為讓村民放心將土地交給合作社管理,宋家鎮土地股份合作社全部實行“三權分立”,村黨支部行使決策權,合作社行使執行權、管理權,全體村民行使知情權、監督權。而且入社農戶享有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權利,更給農戶吃了定心丸。借力合作社,96個自然村村集體年均增收5萬元左右,所有村集體年均收入均突破10萬元。
“宋家鎮將以第一批試點村的模式為樣板,按照‘積極穩妥、逐步推進、全面鋪開’的原則,結合實際,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大力推進有條件的村莊開展土地規模經營,全面拉開富民強村的鄉村振興帷幕。”宋家鎮黨委書記邱桂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