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任靜怡)走進慶云縣崔口鎮二三屯村高金霞的漁網加工庭院,工人們正手腳麻利地接絲、織網。
今年以來,崔口鎮積極發揮黨支部引領作用,探索農村勞動力高質量就業、村集體經濟增收的新路徑。通過黨組織“跨村聯建”,推動原來的漁網加工庭院產業聯合,共同發展。目前,全鎮原有的23戶漁網加工庭院已全部由黨建聯合體引領發展,帶動直接或間接靈活就業3600余人,形成了家家織漁網、人人有收入的良好局面,可帶動全鎮人年均增收約2500元。
周辛、一屯、二三屯、四屯、黃屯5個村的黨支部組成的先鋒黨建聯合體,以“黨建聯合體+致富帶頭人”的模式,將5個村的漁網加工戶聯合起來,攜手發展,實現經驗交流、資源共享。二三屯村漁網加工戶高金霞干得較早,常年在她家打工的有20人。在5個村的漁網加工庭院打工的婦女有300余人,每人一天能收入100元左右。
同時,漁網加工戶還外放修補漁網的手工活給其他村民,可輻射帶動周邊村民就業。“漁網修補手藝好學,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我在家就能干。悠閑地干一天也能收入三四十塊錢,又解悶、又增收,真是兩全其美的事兒。”二三屯村69歲的村民張淑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