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云開設睦鄰議事廳 議事協商解難題
群眾需求在哪 議事會就開到哪
德州新聞網訊(王潔令張豐筱)日前,慶云縣渤海路街道學苑社區黨總支書記劉靜接到轄區迎賓名著小區物業經理的一通求助電話。
原來,該小區某棟樓三樓住戶水管破裂,水順著暖氣管流到二樓,導致二樓住戶墻面濕了一大片,新買的家具受到損壞。兩家自行協調賠償300元,但兩個星期過去了,賠償事宜卻杳無音信,物業多次聯系三樓住戶卻沒有任何回應。劉靜了解情況后,當晚和物業工作人員到居民家中了解情況、安撫情緒,鄰里隔閡消除,賠償到位,握手言和,一場因房屋漏水引發的鄰里糾紛圓滿解決。劉靜笑稱這是一場流動的睦鄰議事會。
近些年,慶云縣城區人口激增,由于群眾生活習慣、價值觀念等不同,停車困難、下水道堵塞、噪音擾民等問題日漸凸顯,導致物業與業主、居民與居民之間的矛盾逐漸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難題。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把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提上來?今年以來,慶云縣創新開設睦鄰議事廳,以居民自治為基礎,以協商議事為抓手,以問題化解為靶向,針對具體問題,組織物業、網格員、業主以及相關部門單位參與,召開睦鄰議事會,及時解難題、化矛盾,架起“連心橋”,充分調動居民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實現大家事大家議。
群眾的需求在哪里,睦鄰議事會就開到哪里。“我們依托黨群服務中心總陣地,充分發揮紅色驛站和小區涼亭作用,因地制宜打造了82處睦鄰議事場所。”慶云縣渤海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姜喬雁說。結合“民意零距離”活動,該縣各級民意書記每月10日和20日到各睦鄰議事廳“擺攤問政”,滿足群眾形式多樣的矛盾調解需求。
在矛盾調解過程中,慶云縣創新推出“1+3+X”調解新模式:“1”即社區黨總支,“3”即小區業委會、物業公司、調解員,“X”是居民代表、黨員、志愿者、法律工作者等力量。各方調解力量通過熱線調查、走訪入戶等渠道了解矛盾糾紛隱患,并組建接待小組,提供24小時服務,讓群眾寬心、安心。針對調解結果及時反饋,由社區黨總支對調解全過程進行跟蹤督導,形成“多渠道收集信息、逐級介入處理、結果及時反饋、全過程跟蹤監督”的全鏈條閉環調解機制,確保問題真化解、群眾真滿意。
目前,慶云縣借助睦鄰議事廳收到矛盾糾紛調解申請71次,現場解決34次,業主投訴率降低46%,規定時限問題處置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