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基層醫養結合模式 打造“四位一體”服務格局
齊河:“兩院一體”穩穩托起老年人幸福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鐘偉通訊員康石磊朱銘娟)最近,齊河縣安頭鄉衛生院院長史京虎多了一個新職務——齊河縣安頭康養服務中心負責人。他不光要負責處理鄉衛生院的日常事務,還要到安頭康養服務中心(原鄉敬老院)查看老年人醫療服務開展情況。
史京虎工作職責的拓展只是齊河在鄉鎮推進“兩院一體”模式的一個縮影。
齊河轄14個鄉鎮(街道),目前6個設有敬老院。敬老院的老人雖然吃穿不成問題,但醫療服務保障不到位普遍存在。
如何彌補短板?該縣推出“兩院一體”模式,鄉鎮衛生院、敬老院與縣醫療康養集團按“一個法人、一套班子、三塊牌子”的模式融合,鄉鎮敬老院改為康養服務中心,由康養醫療集團各分公司負責醫療康養業務的運維,轄區衛生院負責其日常管理。通過整合各方資源,全力構建基層醫、養、康、護“四位一體”有效銜接的服務新格局。
齊河結合實際,探索細化服務模式。“安頭鄉、胡官屯鎮等鄉鎮衛生院和敬老院毗鄰,他們采用‘鄉鎮衛生院+敬老院’工作模式,由鄉鎮衛生院派團隊對敬老院進行管理。祝阿鎮、仁里集鎮等鄉鎮的衛生院與敬老院相距較遠,便在敬老院設置醫療康復病區開展醫療救治服務。”齊河縣衛生健康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成芬介紹,對沒有建設敬老院的趙官鎮、晏城街道等鄉鎮(街道),采取“鄉鎮衛生院+養老服務”模式,利用駐地現有資源,新建、改擴建養老用房,或將閑置醫療床位轉型為護理型床位,由康養醫療集團分公司注冊成立康養服務中心,在縣民政局備案養老機構,增設養老服務職能,收住有需求的失能、半失能及特困和社會老年人,提供醫養結合服務。
“兩院一體”工作好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晏城街道岔河楊村78歲的村民王玉梅住了十多年敬老院了,她覺得今年格外讓人舒心,“往年住敬老院,生病來回跑醫院挺麻煩,現在醫生就在身邊,方便多了。”
目前,安頭鄉、胡官屯鎮等6個鄉鎮已開始運營“兩院一體”模式,其余鄉鎮均改建或新建有康養服務中心,預計今年10月底前全部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