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農林牧漁并舉,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要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4年3月18日至2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湖南考察。
習近平強調,湖南要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加快種業、農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堅持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2022年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的報告。
習近平在報告中強調,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2023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傳達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習近平指出,要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農林牧漁并舉,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要守住耕地這個命根子,堅決整治亂占、破壞耕地違法行為,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和管護力度,確保耕地數量有保障、質量有提升。
2023年4月10日至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廣東考察。考察期間,習近平聽取了廣東省海洋漁業發展情況介紹。
習近平指出,中國是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保障糧食安全,要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
2022年3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
習近平指出,要樹立大食物觀,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掌握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趨勢,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缺了哪樣也不行。要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從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資源拓展,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
2015年7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吉林調研。
習近平指出,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國家要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支持,增強糧食主產區發展經濟和增加財政收入能力,實現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發展和經濟實力增強有機統一、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齊頭并進。
2022年6月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安徽省太和縣的種糧大戶徐淙祥回信,向當地的鄉親們表示問候,對全國的種糧大戶提出殷切期望。
習近平指出,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些年,黨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舉措,就是要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讓種糧農民有錢掙、得實惠,日子越過越好。
2023年9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指出,要始終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擺在首位,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平時產得出、供得足,極端情況下頂得上、靠得住。
2023年9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指出,要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踐行大食物觀,合理開發利用東北各類資源,積極發展現代生態養殖,形成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多業并舉的產業體系,把農業建成大產業。協同推進農產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展農業發展空間,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指出,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國家安全基礎,都離不開農業發展。他強調,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要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要嚴格考核,督促各地真正把保障糧食安全的責任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