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鮮明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習近平文化思想,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把中華文化發展推向新階段,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提供科學思想和行動指南。
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文獻可考、為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在殷墟諸多考古發現中,甲骨文是重中之重。在已知的世界四大古文字體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為代表的中國古文字體系,穿越時空,延續至今。心系文化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殷墟遺址時指出,殷墟我向往已久,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
賡續中華文明,凝聚精神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承發展中歷久彌新,生機勃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堅定的文化自覺與自信,引領中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文化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為新時代文化建設指明路徑、提供遵循。《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至四卷)、《習近平著作選讀》等重要著作集中展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用真理之光照亮復興之路,筑牢中華兒女團結奮進的思想基礎。在2023年6月召開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論述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系統闡述“兩個結合”尤其是“第二個結合”的重大意義,提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被時代精神激活,與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會貫通:“以人民為中心”的治國理政實踐,彰顯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價值追求;14億多中國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奮斗力量,展現出自強不息、勤勞勇敢的民族品格;高質量發展釋放的不竭創新動力,是“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開拓精神的生動寫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是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傳統思想的傳承發展。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和道德建設成果豐碩,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
貴州省榕江縣“村超”和臺江縣“村BA”以體育為引擎打造文旅新業態,生動展現出新時代人民群眾昂揚向上的自信與自強,被譽為“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窗口”;在孔子故里山東省濟寧市,儒家文化精髓正不斷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全市300個文化“兩創”示范點,將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文明建設、學校教育等相結合,滋養民風民俗,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以高質量文藝作品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國家大劇院《楊家嶺的春天》等中國原創舞臺作品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觀眾,曾經小眾的民樂、戲曲演出場場爆滿、叫好又叫座;《非遺里的中國》《詩畫中國》等精品節目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綻放時代光彩;各地文旅部門立足地方資源,打造特色文化名片,紅色旅游、鄉村游、非遺游、研學游帶動更多人奔赴“詩和遠方”;在消費領域,以中國文化元素為標志的“國潮熱”引領文化新風尚的同時,也助力中國制造、中國品牌的崛起;一批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取材百姓生活的“新主流影片”帶動中國電影市場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在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以一脈相承的堅持堅守、獨樹一幟的創新創造,邁向更加廣闊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