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既是文化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文化是區域的靈魂,是發展的驅動。近年來,我區經濟和社會建設緊緊抓住“文化”這一精髓,扎實推進,妙招頻出,打出了一套精彩的組合拳,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協調并進。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新突破
??? 文化設施是文化事業快速發展的物質基礎。近年來,我區搶抓大運河保護開發的歷史機遇,把文化設施項目納入城區建設總體規劃,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積極推進文化站建設、文化資源信息共享、文化大院和農家書屋等公共文化服務工程,使文化設施建設有了很大的改觀。建設了運河公園、九龍灣公園、龍運湖公園和田雯紀念館,使廣大群眾有了文體娛樂活動場所;古玩一條街的施工建設順利推進。運河辦事處文化站、各村的文化活動室、文化大院、文體小廣場、農家書屋能基本滿足轄區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 2014年,為8個村居的文化大院配備了電腦及桌椅60臺套、廣場舞便攜式音響20套、莊戶劇團演出燈光音響5套,極大提升了我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平臺的硬件水平。另外,加快農家書屋建設,目前已建成19個“農家書屋”,面向社會征集圖書3000余冊,利用基層公共文化專項資金為8個村居的農家書屋實施更新。“自從有了農家書屋,不僅使農民了解了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而且還改變了大家的生活觀念,農閑之余玩麻將、打撲克的人少了,到書屋看書學習科技、交流溝通的人多了,村里的風氣越來越好。 ”閆莊村黨支部書記張景頗有感觸地說。
公共文化活動營造新聲勢
??? 群眾文化是文化建設的基礎。我區堅持把發展群眾文化作為建設文化運河的基礎,充分發揮文化大院、文化廣場、社區服務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的陣地作用,大力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選派基層文化工作積極分子參加多種培訓活動,提升轄區群眾的文化生活品位;舉辦運河經濟開發區首屆廣場舞聯誼賽、齊魯古玩春季交流會、首屆夕陽紅書畫展等;對群眾自發組織的文藝團隊給予大力支持,協調相關部門提供一切便利條件,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做好農村電影數字放映工程,為全區每個社區、村居每月放映公益電影1場,組織消夏文藝晚會、送戲下鄉26場,率先在全市完成送戲下鄉演出任務;認真做好廣場舞隊伍的選拔及排練工作,參加全市首屆廣場舞調演、全市民間文藝匯演均獲得二等獎的好成績;組織書畫愛好者參加市級國慶書畫展、書畫作品收藏展等各種比賽、展覽,選送的作品均贏得一致好評,較好地展示了運河形象。
??? 引導企事業單位和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我區的企業文化普遍開展。黑馬集團、華魯恒升等企業紛紛自辦報紙、自辦圖書室、組織文藝表演隊,經常開展文藝晚會、象棋賽、籃球賽等一系列文體活動。從今年3月份開始,區文化旅游局聘請了專業的廣場舞、太極拳、健身操等指導老師,每周對轄區各項文體愛好者進行一次集中培訓,真正實現政府為居民提供均等化、標準化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全區呈現出廣大人民群眾都能參與和共享“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和諧文化社會建設氛圍。
歷史文化遺存保護取得新拓展
??? 我區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始終將傳承、保護和發展運河歷史文化遺存作為一項義不容辭的責任。在開展文物搶救和修復的同時,通過聘請知名學者專家挖掘整理,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檔案和數據庫;借大運河申遺契機,我區積極包裝推介運河文化主題公園、德州碼頭、倉儲建筑群及電廠機房保護項目;按照上級要求,順利完成全國第一次國有單位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鄉村記憶”工程普查工作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上報備案工作;成功推薦我區的石家園街區(機床廠建筑群)、鹽店口街區(德州碼頭、倉儲建筑群)、普利森博物館、九龍灣公園、運河辦事處納入全省第二批“鄉村記憶”工程。“下一步,我區將以運河為主線,盡快恢復原有的歷史建筑,力爭再現運河兩岸的昔日輝煌,提升文化旅游的價值。利用好‘運河遺產’、‘生態農業’、‘古玩文化’等特色品牌,做好運河文化主題公園等文化旅游項目的招商工作。同時,要充分發揮文體旅游產業帶動作用,努力把資源大區建設成為產業強區。 ”區文化旅游局局長周蜜對記者說。
(作者:柴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