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們是百姓的貼心人情深意重,你們是權益的保護神首當其沖,你們把民生看得重中之重,你們在“幫辦”二字上狠下苦功,中國電視民生新聞十佳欄目......”德州民間藝人魏鳳珍一首西河大鼓說唱小調獻禮《生活幫》八周年。
?
2014年6月1日《生活幫》即將迎來八歲生日。值此八周年,《生活幫》聯合齊魯網發起“尋找鐵桿粉絲說出你與生活幫的故事”活動 ,看到招募令,不少幫粉踴躍參與,來自德州的民間藝人家庭自制一段西河大鼓說唱小調祝福生活幫八周年的視頻引起不少幫粉的共鳴。
據悉,拍攝這段視頻的是魏鳳珍的女兒,她告訴記者他們全家人都很喜歡看生活幫,為了表達對欄目組八周年的誠摯祝愿,特意撰寫并錄制了一段西河大鼓的說唱小段。
“我們的表演水平有限,敬請包涵。”魏鳳珍的女兒小心翼翼的給記者留言。“用這種說唱方式主要是因為西河大鼓是自老姥爺傳下來的民間說唱藝術,表演者是我媽媽、舅舅還有這門說唱藝術的愛好者張校長。西河大鼓屬于并不常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用民間曲藝獻禮民生欄目,謹以表達咱老百姓對生活幫欄目誠摯的祝愿,希望生活幫越辦越好,再創新高!”。
西河大鼓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遺產,形成于清乾隆時期,在河北流傳也有百余年。表演時一人左手持鴛鴦板,右手持鼓楗,站立說唱中輪番敲擊木板和書鼓,使其與說唱相配合,另有人持三弦專司伴奏。2006年,該曲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魏鳳珍的女兒說,她的母親祖籍河北,自小受上一輩的影響,與西河大鼓結下了不解之緣。“我的姥爺以前以此為生計,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那個年代遭到了封殺,而今流傳到母親和舅舅這里,他們又重新拾起這門說唱藝術,平日里她的母親和舅舅們也會在小區的小廣場上進行“巡演”……”。
作為西河大鼓藝人家庭,魏鳳珍的女兒也深受影響,將西河大鼓作為一種文藝愛好,只是而今西河大鼓作為國家瀕臨失傳的藝術,懷念這門說唱藝術“老味道”的人越來越少了,鄉韻悠長鄉音難忘,她希望更多的人來關注西河大鼓,讓這一古老說唱藝術再煥發生機和活力。